千年古縣,如畫沁水。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是一座有著深厚革命傳統和光輝歷史的小城,鄧小平、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留下戰斗的足跡。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沁水縣人民法院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結合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著力打造黨組領航、支部領跑、黨員領先,以及“好快融”“嚴暖融”“樹理融”“桑榆融”的“三領四融”黨建品牌,以品牌激發活力,以融合促進發展,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優秀案例”。
在沁水法院黨建品牌中,有一張耀眼的名片——“樹理融”。
“這個‘樹理融’,既包括黨建與業務的融合,也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院工作的融合;同時,樹‘理’,指新時代‘楓橋經驗’和趙樹理群眾工作方法的融合,以及法理、情理、道理的融合。”沁水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守頓介紹。
沁水縣是人民作家趙樹理的故鄉,沁水法院發現趙樹理善做群眾工作、始終站在群眾立場上的初心與如我在訴的理念不謀而合,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一脈相承。
于是,沁水法院深挖趙樹理文化精髓,將其與審判工作有機融合,提出了“樹理融”黨建品牌,巧用“樹理”方法化解矛盾糾紛。
沁水縣中村鎮的安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其家屬因賠償問題與肇事司機、保險公司協商未果,訴至法院。沁水法院中村法庭受理該案后,在“樹理調解室”組織幾方當事人先行調解。
法官運用“先把脈、后治病”的樹理調解法,首先傾聽當事人傾訴,了解癥結所在。原來,受害人的妻子姚某是殘疾人,兩個女兒長期在外地工作,安某的死亡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法官及時安撫家屬情緒,詳細講解賠償標準和法律程序,積極聯系肇事司機王某和保險公司釋法說理,講明原告目前的生活困境,“原告家的情況你們也看到了,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幾番調解工作之后,幾方當事人就賠償事宜達成了一致意見。調解協議簽署的第三天,肇事司機王某給法官打來電話:“法官,我把錢籌好了,咱們趕緊給原告家送過去吧!”
趙樹理作品中“常有理”“惹不起”“鐵算盤”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沁水法院從中提煉出“先看戲后說事、先算賬后了事、先放氣后說理、先把脈后治病、先戴帽后和好”的“五先五后”調解法,用老百姓自己的話,說他們能懂的理,解他們心里的難。
這些“訣竅”使起來,效果很好!今年以來,沁水法院先行調解成功各類糾紛205件。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在黨建引領下,沁水法院黨員干警亮身份、作表率,一個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服務窗口打頭陣、當先鋒,在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實踐中彰顯擔當。
“我們外地企業來沁水包個工程掙點錢,沒想到碰上這事兒,多虧了執行法官把工程款全部要回來,緩解了企業資金危機,太感謝啦!”前些日子,一家外地企業的負責人專門來到沁水法院,向執行干警表達感謝之情。
在執行這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的過程中,人民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沁水法院執行局局長段文佳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多次和執行干警實地查看被執行人情況,運用“先放氣、后說理”的樹理調解法,組織雙方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會談。
協調無果后,果斷用足用活執行措施,將500余萬工程款全部執行完畢,并及時交付申請執行企業。
“攻堅執行難,怎么攻堅?我認為黨員干警就應當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在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勇于向‘執行難’亮劍!”段文佳講道。
沁水法院在執行服務中心設立“黨員示范崗”,實現執行立案、網絡查控、集約送達、案件查詢、材料收轉、信訪接待、案款發放、快執辦理等事務性工作一站式辦理、一次性告知,打通了執行服務“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沁水法院執行局執結各類案件523件,執行到位5738.04萬元,黨員干警帶頭啃下36件“骨頭案”,快執團隊審限內結案率達100%,案款全部實現7日內發放。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關鍵在黨!
沁水法院緊緊依靠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大格局,與工會、婦聯、中小企業局、銀保監局等部門對接,建立會商研判機制,做深做實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真正把“總對總”調解資源用好,把新時代“楓橋經驗”創造性地落在工作中。
年近六旬的張大爺在一家公司做門衛16年了,自入職以來,公司向他支付的工資一直低于當地最低標準,也沒有繳納社會保險。有一天,公司未向張大爺支付工資,便口頭通知其離職,張大爺遂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之后提起訴訟。
審理過程中,沁水法院嘉峰法庭法官與縣總工會特邀調解員一起進行調解,充分運用勞動領域矛盾多元解紛機制,兼顧勞資雙方利益,促成調解:公司把欠付張大爺的工資一次性付清,后續按月給付張大爺1000元作為其基本生活保障。
法院+工會,這只是促推社會治理的一環。
沁水法院設立“樹理公惠”勞動關系服務點、“樹理·和合家”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調解隊伍不斷壯大,調解質效持續提升,實質解紛水平不斷增強,老百姓獲得感更強。今年以來,特邀調解員成功調解各類糾紛293件。
黨的絕對領導是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則、最大優勢。如何發揮制度優勢,為業務賦能?
沁水法院充分發揮黨建品牌優勢,積極開展黨建聯建共建——
抓前端、治未病,加強對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的指導力度,2024年,法院受理案件數同比下降7.42%;
擴大多元解紛“朋友圈”,將釋法說理貫穿審判執行全過程、各環節,實現服判息訴,民商事案件上訴率同比下降9.9%;
召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歷山交流會”,兩省三級15家法院法官、專家學者共話“守護綠水青山”;
與政協聯動協商,通過政協“有事來商量”平臺,穩妥化解了系列涉村(居)委執行案;
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500余名學生走進沁水法院“沉浸式打卡”;
公開審判、司法建議、典型案例、送法入企……
沁水法院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出“1﹢1>2”的力量。
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
要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實際成效!
近年來,沁水法院榮獲“全國模范法院”“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山西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山西省工人先鋒號”等榮譽,多人獲評“全國法院先進個人”“人民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2024年,沁水法院審(執)結各類案件3406件,16項審判質量管理指標持續趨優向好。
“黨建工作是推進各項審判工作的龍頭和核心。我們將突出黨建引領,強化品牌賦能,進一步激發法院干警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努力實現各項工作創優爭先。”楊守頓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