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駐村融治”標準體系發布會在浙江紹興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恶v村融治管理與服務規范》是全國首個基層公安機關參與基層治理的地方標準,為縣域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浙江省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傳承和深化駐村指導員制度,堅持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理念,積極構建以“五員五駐、五融五治”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民警“駐村融治”標準化體系,做到警力在一線扎根、力量在一線匯聚、問題在一線解決,為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先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提供堅實支撐。
《駐村融治管理與服務規范》(DB330603/T004-2025)包含8個主體章節和2個附錄,涵蓋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原則、工作要求、管理方法、服務保障、評價與改進等內容,為公安派出所和社區民警參與基層治理提供了全面、可操作的工作指南。
在規范構建方面,該標準明確社區民警的雙重屬性定位,履行信息采集員、糾紛化解員、風險銷號員、政務服務員、防范宣教員“五員”職責,推動社區警務從單一治安向多元共治轉型。同時,拓展駐村興農、駐社樂民、駐企優商、駐校安園、駐醫護院“五駐”陣地,將警務站室融入村社、園區、學校、醫院等基層單元,實現警力前置和治理前移。該規范強調組織融入、陣地融建、業務融合、平臺融通、保障融優“五融”機制,健全社區警務團隊與駐村團隊的組團式協作,深度嵌套警格與網格體系,廣泛吸納村委會、業委會、網格長等力量參與平安共建。
在治理舉措方面,該標準聚焦夯基治“盲”、建網治“堵”、強核治“患”、駐點治“亂”、三訪治“難”等“五治”措施,深入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協同村社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落實重點區域“五必進”、重點人群“五必訪”、風險防控“五聯動”,有效提升矛盾風險排查化解效能。
數字化轉型是該規范的亮點之一。依托“浙里興村治社”應用,集成“駐村融治”數字化場景,開發“一艙統管”平臺,形成村社善治、廣域精治、數字智治、風險共治“四大版塊一張圖”;引入AI大模型技術,研發“警小融”數字警察,提供7×24小時在線服務;打造“浙里關愛”平臺和異常行為預警模型,實現重點人群精準管控;運用大數據算法,研發隱性矛盾糾紛發現、行業物品監管等實戰模型,賦能一線基礎管控。
該規范的發布源于基層實踐的守正創新,是踐行“八八戰略”、助力平安共富、深化“一村一警”、打造共治警務的戰略舉措。它將“駐村融治”從“一地創新”向“全域共享”轉化,推動基層治理從經驗依賴向標準引領躍升,實現從源頭防范到長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通過制定該項地方性技術規范,柯橋區積極構建協同高效的“專業+機制+大數據”城鄉社區警務運行機制,以楓橋式“駐村融治”服務保障高質效平安共富,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近3年來,柯橋區警情案件逐年下降,矛盾風險化解率達99.3%,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保持97%以上,實現省級平安區“十九連冠”、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層治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專業性和在地性??聵驅嵺`印證了這一點:近年來,柯橋區通過深度挖掘“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積極探索駐村指導員制度在基層治理和警務領域的創新實踐,在全國首創了社區民警“駐村守望”機制,又迭代形成了楓橋式“駐村融治”標準體系,為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基層治理現代化先行提供了“柯橋方案”。
此次紹興市柯橋區“駐村融治”標準體系發布會邀請來自政法、公安部門的嘉賓和專家,通過經驗分享、案例分析、實地調研等環節,共同探尋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