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22歲,如果成為失信人,對我影響太大了,您能不能幫幫我。”近日,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房山法院)首批“雙證”在校研究生特邀(人民)調解員趙澤陽接到了被告宋女士的求助。趙澤陽面對宋女士情緒激動的求助,立馬把宋女士引導到調解室,安撫情緒、了解情況。
幫助朋友卻陷入網貸漩渦
原來,這是一起因網絡貸款引發的糾紛。由于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宋女士找到朋友李先生幫忙,以李先生的名義貸款,后因沒有及時還貸,兩人陷入到了網貸的漩渦中。
李先生一氣之下將宋女士告到了法院。“因為家庭變故沒能按時還款,給李先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目前我沒有能力一次性償還。現在我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可以每個月償還一部分。”
了解到宋女士有還款意愿,趙澤陽立即聯系了原告李先生,想促成二人達成調解、化解矛盾。然而,由于幫宋女士貸款導致背負大額債務,李先生遭受著多家催債公司的催收電話和打擾,平靜的生活也因此受到重大影響。
“不同意調解,必須一次性還完!因為幫助她,我現在的生活處處受限。”李先生對宋女士充滿了怨恨。調解工作陷入了僵局。
充分溝通重新構建一座信任的橋
宋女士的多次爽約還款,導致二人之間已缺乏信任基礎。但趙澤陽還是想努力爭取一把,為他們創造一個能坐下來談的機會。趙澤陽決定先消除李先生的怨氣,向李先生轉達了宋女士的歉意。
“如果被強制執行,李女士也沒有能力一次性還款,而且還有可能更不利于快速還清款項。”趙澤陽解釋了宋女士在維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每個月以穩定工資償還欠款。
“我擔心還款期限過長,宋女士會中途又突然中止還款,影響剩余欠款的償還。”李先生憤怒的情緒漸漸平穩下來,但仍存疑慮。“雙方調解可以增加附加條件,如果宋女士有一期欠款未歸還,則可以要求執行剩余所有欠款。”聽到趙澤陽的耐心解釋,李先生的顧慮終于消散了。
化解嫌隙找出矛盾糾紛“最優解”
得到李先生的肯定,趙澤陽又找到了宋女士,向她說明了李先生的顧慮,建議她積極找對方溝通,表明自己的還款心愿,為自己的行為向李先生表達真誠歉意。在趙澤陽的不懈努力下,李先生、宋女士二人終于放下積怨,也愿意一起解決問題,最終達成了分期還款的調解協議。之后趙澤陽也對宋女士、李先生進行了普法提示,雙方都認識到了網貸的風險和危害,表示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誠信為本,早日擺脫網貸的陰霾。
“調解工作不容易,但很有意義,能在看似‘和風細雨’的調解中將可能降臨的‘狂風暴雨’化為無形,切實幫助到他人。在這份工作中,我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趙澤陽如是說。自2025年4月,趙澤陽成為房山法院首批“雙證”在校研究生特邀(人民)調解員以來,已化解了涉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等多個領域十余起糾紛。“法院+高校”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是房山法院與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積極探索,實現強化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和多元解紛力量充實的創新嘗試。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將繼續與高校完善合作機制,為基層專業調解隊伍培養探索更寬路徑,推動實現法院和高校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果共創。
通訊員/汝晗
圖/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