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樓道的暖燈、孩童放學的笑顏、老人閑談的安穩——這些鮮活的“平安底色”,在2024年湖南省平安建設考評中凝結成懷化市的亮眼答卷: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省政府表彰單位。這份成績背后,是懷化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支點,撬動基層治理從“碎片化”向“系統化”的深刻變革。
通過高位推動、資源整合、機制創新、網格托底四維發力,懷化構建起“陣地標準化、運行實戰化、服務集成化”的治理新格局。目前全市13個縣級綜治中心全部建成,矛盾糾紛化解時長壓縮80%,群眾滿意度達98.6%,走出了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基層善治之路。
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對糾紛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
高位推動的“懷化力度”
在懷化,綜治中心建設不是“紙上藍圖”,而是一場“一把手”掛帥的“攻堅硬仗”。懷化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賀遵慶部署全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年”活動,并定期了解工作進展情況。市委政法委出臺《關于完善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八條措施》,明確“2025年6月底前縣鄉綜治中心全面完成規范化建設”。通過建立“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機制,市委主要領導直接督戰,對進度滯后縣區“點對點”約談,政法委書記案頭壓著“綜治進度表”,責任鏈條擰成“鋼筋鐵索”。
現場會是關鍵“推進器”。2023年溆浦、鶴城現場會定功能,2024年靖州現場會立標準,2025年洪江現場會促運行,三次會議串起“功能優化—標準升級—運行順暢”的遞進曲線,把“試點盆景”打造成“全域風景”。
法治則是“壓艙石”。2024年10月1日,《懷化市平安建設源頭治理若干規定》實施,將綜治中心職責、流程寫進地方立法,為綜治中心實戰運行提供了法治支撐。
資源整合的“懷化速度”
麻陽苗族自治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走進麻陽苗族自治縣綜治中心,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三大功能分區清晰劃分,群眾接待室、法律咨詢室、心理疏導室等8個專業功能室一應俱全。
標準化布局,構筑治理“綜合體”。懷化市通過“三區多室”標準化建設,推動縣級綜治中心實現“五個統一”:統一標識標牌、統一制度流程、統一窗口設置、統一數據平臺、統一考核標準。
曾經“跑斷腿”的矛盾化解,如今在懷化實現了“最多跑一地”,矛盾糾紛化解平均時長從15天壓縮至3天,群眾滿意度達98.6%。整合社會治理信息系統等信息平臺,搭建“前端感知—智能分析—閉環處置”的數字化治理鏈條,科技賦能在綜治中心實戰化運行中功不可沒。
機制創新的“懷化尺度”
靖州縣綜治中心
“以前跑教育局、衛健局反映情況沒滿意結果,現在進綜治中心反映情況,半天就解決了?!本钢菘h一位學生家長的親身經歷,道盡機制之變。法院、檢察院等6部門在縣綜治中心“常駐站崗”,住建、衛健等12部門“輪值坐班”,遇突發情況“隨叫隨到”,部門間壁壘被打通,“各掃門前雪”變成“共織一張網”。
中方縣將全縣鄉鎮劃分為4個片區,由縣綜治中心統籌入駐部門成立4個工作組,實行包片負責制,定期組織下沉各片區指導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有效破解基層調解資源不足的難題。
在全市層面,懷化市嚴格落實“研判預警—協調調度—督辦問責”機制,擰緊責任落實“螺絲釘”,對中高風險、超期未辦結事項實行“紅黃藍”三色預警。自“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開展以來,該市各級綜治中心登記受理矛盾風險隱患10922起,化解10545起,化解率96.5%。
網格托底的“懷化精度”
“過去一個網格管300戶,現在細分到30戶為一個微網格,服務更精細。”洪江市黔城鎮網格員張偉介紹說。
織密網格“經緯線”。懷化市推動“綜治中心+網格化+大數據”模式,將全市劃分為1.7萬余個網格、8.7萬余個微網格,配備網格員、微網格員12萬余人,形成“15分鐘治理響應圈”,源頭治理更加精細化。重點推廣應用“五溪解紛”小程序,進一步拓寬群眾反映矛盾糾紛的渠道,網格事件處置全程可溯,形成基層治理“數據畫像”。
力量下沉激活“末梢神經”。組建“網格服務團”,整合法律顧問、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力量進網入格。
通過推動“部門資源向網格集中、服務力量向網格下沉”,懷化市網格內化解矛盾糾紛占比從65%提升至89%,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中心”。
從“試點探路”到“全域開花”,懷化綜治中心的每一次調解,都在訴說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懷化實踐。如今,懷化正朝著“智慧綜治”加速邁進,推動矛盾化解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發力,奮力書寫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