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山西省圍繞黨委政法委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作了發言;
法檢兩院工作報告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高票通過;
山西省公安基層派出所行列再增3家公安部命名的“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原長治市潞州區人民法院馬廠人民法庭法官韓旭輝被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追授“全國模范法官”;
大同市新榮區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長魏官元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為“年度法治人物”……
過去的一年,全省政法系統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守底線、提質效、創品牌、作表率”,政法領域改革蹄疾步穩,持續在書寫安全穩定答卷上“落筆”有力,持續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上推陳出新,平安與法治曲線勾勒愈加清晰,安全與穩定路徑鋪設越發沉穩,政法工作現代化更進一步。
改革創新
展現新作為新擔當
直面改革、聚焦改革、深化改革,善于通過改革打破條條框框,打碎“壇壇罐罐”。過去的一年,我省政法系統“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改革破解難題,讓改革直抵人心。
政法改革走深走實,必須動真碰硬。我省深化組織管理體系改革,推動修訂《山西省警務輔助人員條例》,指導各市全部明確警務輔助人員薪酬標準,形成省市縣三級無縫銜接的經費保障體系。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修訂《山西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章程》,壓緊壓實院庭長帶頭辦案和監督管理雙重責任,出臺完善案件閱核工作機制的實施辦法和案件閱核工作實施細則。
政法公共服務,如何讓老百姓獲得感滿滿。我省開設市級公安政務服務“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優化公安派出所戶政、交管、出入境業務“綜窗通辦”服務,完成山西公安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與省政務平臺對接,新開發上線“無犯罪記錄證明開具”等應用,構建起網上網下無縫銜接的便捷“辦事圈”。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三大平臺”融合發展,打造縣域“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構建“三位一體”工作體系整體推進監獄改造、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監獄改造、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糾紛化解、法治宣傳相互補充、同向發力工作機制。推動出臺《山西省安置幫教工作辦法》,在全國率先制定安置幫教工作流程圖和責任清單。
我省建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制度,實現市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專題述法全覆蓋。落實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協作配合機制,壓實各級各部門法治建設責任。認真落實“一規劃兩綱要”,深化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法治建設體系日益完善。
服務人民
書寫安全穩定新答卷
安全穩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讓安全隨處可見,穩定如影隨形,我省政法系統從來沒有懈怠和放松。因為大家深知,安全穩定從來不會“自動降臨”,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堅守與日以繼夜的付出。
群眾深惡痛絕的,反響強烈的,熱切期盼的,恰恰就是政法機關全力打擊的,堅決整治的,勠力破解的。
我省深化以“掃黑惡、治電詐、打盜竊、禁毒品、護民生”為重點的專項行動,堅決打擊“六霸”類違法犯罪團伙,保持懲治黑惡勢力高壓態勢。全力攻堅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全省電詐案件立案數和財損數同比分別下降17.9%、11.4%。扎實推進“清風2024”專項行動,全省農村地區賭博、開設賭場警情明顯下降。
嚴厲打擊侵害弱勢群體犯罪。部署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專項行動和打擊性侵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智慧新刑技服務尋親助力團圓”民生實事項目。
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治本攻堅行動,全面完成601處部、省掛牌的隱患突出路段治理和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優化提升“兩項攻堅”任務,全省涉人員傷亡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88%。
依托社會治安防范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出臺深化警保聯動實施方案,全面規范醫院警務室運行,督促490個醫院新建“最小應急單元”,聯合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安全評估,集中起底排查城市中心廣場、開放性體育場1201處,切實消除風險隱患。全面加強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部位巡邏防控,優化“1、3、5分鐘”反應控制圈,有效提升巡防處突能力水平。
基層社會治理固本培元,上接“天線”下連民心。我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突出“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的原則,以“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專項行動為抓手,力求矛盾糾紛消弭在基層,處置在基層。全省法院訴前調解案件28.27萬件,調解成功18.76萬件,同比分別上升4.16%、7.88%;全省網格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1.81萬件;全省司法行政機關持續開展“調解進基層”活動,調解案件12萬余件。
提質增效
用心護航高質量發展
推動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是重中之重。哪些是必須立說立行的,哪些是需要立足長遠的,全省政法系統以廣大企業法治需求為工作導向,錨定目標,踏踏實實,用真誠問需與對癥下藥助力全省經濟穩步前行。
制度是行動的先決要件。我省出臺《山西省政法機關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重點舉措》,制定實施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26條”、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3條”,組織開展加強產權司法保護行動、“檢察護企”、知識產權領域“警盾護企”等專項行動,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依法平等保護的良好法治環境。
行動是落實制度的最好注腳。審判機關加強科技創新司法保護,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844件;堅持善意文明執行,對2004家企業暫緩適用強制措施,為企業釋放資金19.85億元;建立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制定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實施細則,加快推進“執轉破”工作。檢察機關常態化開展涉民營企業“掛案”清理工作,開展涉企刑事案件財產性判項執行監督。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市場經濟領域犯罪,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同比上升15.1%。司法行政機關組織開展行政復議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規政策專項清理工作,部署開展行政執法“企業安靜期”制度試點,組建“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法律服務團”,開展新設立民營企業“法律托管”服務試點,做好“法治護航特色專業鎮”專項普法活動,提升企業依法經營能力水平。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量體裁衣、因地制宜,同樣重要。我省制定法治服務保障科技創新實施意見,出臺法治服務“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具體舉措,部署開展“護航三晉品牌”檢察監督專項活動,設立大同黃花、上黨中藥材等33個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56個檢察服務站、檢察官辦公室。檢察機關出臺知識產權高質效辦案工作規范,辦理知識產權案件460件,同比上升8.5%。
完善出臺《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建立省內沿黃4市19縣區域協作生態警務機制,部署開展黃河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基層行活動。積極服務文旅產業,完成《山西省旅游發展促進條例》等的立法審查。
主動跟進做好《黑神話:悟空》山西27處取景地客流監測、秩序維護、宣傳引導和便民服務,助力太原等地深度發展“演唱會經濟”,實現1763場次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零事故”。主動護航高水平對外開放,出臺《加快推進涉外法律服務工作五年行動計劃(2024—2028年)》,組建涉外法律服務律師人才庫,涉外法治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邁上新臺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書寫“晉善晉美”靚麗篇幅也將在砥礪前行中掀開新的一頁。
中流擊水逐浪高,奮楫揚帆正當時。全省政法系統將始終聚焦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筑牢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拓展改革思維,努力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安全保障和法治保障,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作出山西貢獻。
來源:山西政法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