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群眾最多跑一地,佛山南海綜治中心“絲滑”解紛
時間:2025-07-10 09:41來源:南海政法、南方+客戶端責任編輯: 李鴿

佛山市南海區玉器珠寶行業多元解紛中心內,法官將直播截圖放大數倍,指尖輕觸屏幕上的玉石紋路:“您看這里,天然石紋走向與裂痕特征完全不同。”

平洲玉器街商家在現場仔細觀察,而千里之外的北京買家韓女士緊繃的神情終于紓解。

最終,法院提出折中方案——韓女士承擔加工成本,珠寶商行退還部分貨款,最終促成商家退還90%貨款、消費者承擔加工費的雙贏結果。僅僅幾個日夜,這場因玉石成色引發的跨省糾紛,在南海區玉器珠寶行業多元解紛中心塵埃落定。

這場“云端解紛”,正是南海區構建“豐”字治理模式的生動注腳。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該區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8.04%,累計化解矛盾糾紛35181件,群眾安全感與滿意度雙雙突破98%。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南海一場以綜治中心為核心的治理體系變革。

南海區玉器珠寶行業多元解紛中心為身在北京和廣州的兩名消費者在線化解玉器交易糾紛。

南海區玉器珠寶行業多元解紛中心為身在北京和廣州的兩名消費者在線化解玉器交易糾紛。

治理經脈

三級聯動織就平安網

步入南海區綜治中心,20個功能室高效運轉。引導受理區的人流有序分流,多元化解區的調解員正耐心溝通,指揮調度區的大屏實時跳動著預警信息。公安、法院、信訪等9個部門在此協同辦公,舒心服務室內,心理咨詢師輕聲開導著情緒激動的來訪者。

“這里不是簡單的物理整合,而是治理資源的化學融合。”南海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鐘炎標如此詮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理念。南海區以區級綜治中心為“主干”,縱向貫穿7個鎮街綜治中心、290個村居綜治中心,橫向聯動職能部門、社會力量、民生服務三條脈絡,織就獨具特色的“豐”字型治理網絡。

以平洲玉器街珠寶糾紛為例,接到報警后,南海區綜治中心迅速“派單”玉器珠寶行業多元解紛中心,啟動“行業專家+法律智囊+平臺數據+司法支持”模式——珠寶協會派出質檢師遠程勘驗,市場監管局調取交易后臺數據,律所團隊梳理類似判例,行業協會派員參與梳理玉器交易習慣,南海法院資深法官主持開展調解。一條龍解紛服務,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而在南海區級指揮中樞,“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晝夜不息。去年,在“粵平安”綜合網格服務管理應用中,網格員巡查發現事件59.28萬件,其中矛盾糾紛4.6萬件,“粵平安”群眾信訪訴求矛盾糾紛化解綜合服務應用中共協調處理3.38萬件矛盾糾紛事件。針對勞資糾紛、歷史積案等“硬骨頭”,專項督導組開展46次跟蹤督辦,多起長達數年的積案得以化解。

當獅山鎮工業園區的勞資沖突預警在屏幕閃動,人社與司法部門的聯勤小組在30分鐘內抵達現場,將劍拔弩張的勞資雙方請進調解室,避免了事態升級。而在里水鎮金溪社區,網格員周叔帶著《民情日記》走街串巷時,敏銳捕捉到某小區物業費爭議的苗頭。依托“創熟”議事平臺,業主、物業、社區代表圍坐一桌,3天內便達成和解方案。

“矛盾捂在手里會發酵,攤在桌上才能化解。”周叔的筆記本扉頁上,這句話格外醒目。

共治圖景

專業力量扎根基層

今年3月,常林網約車調解委員會迎來新聘儀式。23名身著制服的“的哥的姐”鄭重接過聘書,這些穿梭于城市脈絡的擺渡人,如今成為化解行業糾紛的“穩壓器”。這也是佛山市首個網約出行領域相關的人民調解委員會。

為網約車司機提供調解服務。

為網約車司機提供調解服務。

調解員陳師傅曾在深夜兩小時幫乘客尋回遺落的手提包。“GPS軌跡顯示車輛在千燈湖附近,聯系工會找到接班司機,包還在后備廂。”而陳師傅所在的這支特殊隊伍成立兩年來化解糾紛1211起,總結的“聽訴求、看證據、聯資源”工作法已寫入行業服務標準。

推動行業調解“橫向到邊”,南海區綜治中心已經挖掘調和整合南海區137個行業性專業性和企事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業資源,積極發揮行業調解效能。同時,推動解紛力量“縱向到底”。注重關口前移,依托南海686名調解員和438個調解組織,將調解力量下沉到村(社區),目前,提供“訴前調解+速裁快審+執行督促+信訪化解”一條龍解紛服務;針對重點群體提供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關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杜絕極端案事件發生。

柔性治理的暖流在桂城街道關愛服務中心靜靜流淌。社工小吳的臺賬本里,記錄著獨居老人張伯的心愿:“舊電飯煲總跳閘,想煮一鍋‘安穩粥’。”3天后,黨員志愿服務隊帶著新電飯煲叩響房門。去年,這樣的“微心愿”實現了近700個,鏈接社會資源超113萬元。

近年來,南海注重開展柔性治理,將關愛服務融入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發揮樓長、街長、巷長,居民骨干示范帶動作用,累計培育街坊志愿互助會351個、黨員志愿服務隊292個、居民志愿服務隊1533個,累計搭建樓道座談會、小區三方會議、新市民共治議事會等359個平臺,發揮“和事佬”作用。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