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潤四月,慷慨地送來一枝春。循著時光的步履,在山西省晉城市喜鎮蘇莊你會遇見河西中心派出所最美“楓警”。
這個派出所的故事,還要從1997年10月30日創辦全省首期農村基層派出所刊物——《警營專刊》說起,那一張張顏色泛黃、邊角缺失的舊報紙歷經歲月風霜,字跡卻依然清晰,它是故事、是烙印、是崢嶸歲月的見證、更是從警初心、為民情懷的傳承。
從“三項教育”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們始終筑牢忠誠本色
建所40年來,他們始終將黨建工作深耕于基層社會治理中,以“最強支部、最紅警隊”建設為載體,依托轄區丹河水畔“宰李兵站”“蘇莊家風”“官莊田耕”等紅色資源,創建了“丹河楓葉”黨建品牌。
楓葉紅大地、黨建聚人心,河西中心派出所一代代公安人披肝瀝膽、忠誠為民、薪火相傳、賡續前行。一路走來,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涌現出一批身邊的先進楷模,先后有4名民警榮獲部級榮譽,集體獲得國家級、省部級榮譽20次。2024年2月20日,高平市公安局河西中心派出所被命名為山西省公安廳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這是河西所不惑之年最好的嘉獎。一路走來,書寫著屬于他們自己的“繁花”歲月。
從“一片兩警、一警多能、一村一員、一員多用”到“丹河義警·警網融合”,他們始終傾力守護平安
二十一世紀初,河西中心派出所大膽創新,率先實行了對農村治保會、村級治安巡邏隊的收編統管,實行了“一片兩警、一警多能,一村一員,一員多用”的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了組織規范化、工作系統化、管理統一化、任務一致化的覆蓋全轄區的治安防范網絡,并在晉城市范圍內廣泛推廣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平安治理格局。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基層治理離不開人民群眾,新時代下,河西所堅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平安聯創,主動聯合銀行、清云救援隊、環衛工、網格員、企業、學校等行業群體,成立多支聯防隊伍,叫響了“丹河義警”群防群治品牌,構建出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新格局。同時,在“一村一警”的基礎上推進“警網融合”,秉持“心靜氣自和,氣和理自順,理順事自解,事解和自來”的理念,傾情打造“靜和”調解品牌,努力將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全力維護轄區社會穩定。
從“把滿意的豐碑樹在人民心中”到“十二時辰·丹心為民”,他們始終厚植為民情懷
2001年,河西所堅持把為人民服務,保人民平安,讓人民滿意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力量源泉,高起點著力于隊伍建設與公安業務工作,推進“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改革進程,用真誠與奉獻把滿意的豐碑樹立在人民心中。同年2月被公安部授予“人民滿意公安基層單位”。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為民路上他們從未止步,堅持辦戶服務365天不打烊,成立了“十二時辰”上門服務隊伍,建立47個微信服務群,覆蓋群眾5萬余人。專門成立了黨員志愿服務隊,每名黨員民警包聯一名貧困學生,每月定期組織開展關愛敬老院老人、義務獻血、幫扶困難群眾等志愿服務。河西所把為民服務的初心落實到了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覺得好”的民生實事中。
如今,《警營專刊》依然,雖更名《河西楓警》,但將賡續警營文化,形成具有時代特色、基層特點的隊伍建設新模式,通過持續探索“文化生產力”向“警隊戰斗力”的轉化路徑,讓《河西楓警》成為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的強勁引擎,實現精神傳承與能力提升雙促進。
人民滿意是一條走不完的路,群眾工作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河西中心派出所將以轄區平安穩定、群眾安居樂業為目標,賡續傳承,以微服務凝聚大合力、以小舉措推動大平安,把派出所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去,當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傳承者、發展者和宣傳者!
來源:平安高平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