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山西陽泉獅腦山,松濤陣陣。獅腦山頂峰,百團大戰紀念碑猶如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插云霄。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團大戰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信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如今,那場大戰的一幕幕依然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回放。“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1日,陽泉市公安局舉辦重溫入黨誓詞活動,緬懷革命前輩、銘記抗戰精神,在重溫光輝歷史中凝聚奮進力量。
“陽泉公安從烽火歲月中走來,與人民城市同呼吸共成長。如何將陽泉豐厚的紅色資源轉化為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是我們的重要課題?!标柸懈笔虚L、公安局局長段慧剛介紹,陽泉公安始終牢記殷殷囑托,持續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和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有力維護全市政治社會大局持續安全穩定。
保晉巷深處,與正太鐵路一墻之隔的青磚大院的門樓上鐫刻著“中共創建第一城舊址”字樣。一張張圖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述說著陽泉公安的艱苦戰斗和光榮歷史。一張早期人民公安戰士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誠心誠意當人民勤務員”一行大字依然熠熠生輝。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陽泉公安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在距離舊址不遠的陽泉市公安局城區分局下站派出所所史館內,第23任所長張宇手拿一張70多年前的遷移證,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從戰場上走下來的公安先輩,在認真登記居民戶籍的基礎上,創新推行了戶口簿、遷移證等,為新中國全面接管建設城市、穩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貢獻出寶貴的“山西經驗”。派出所民警于1973年手繪的自行車被盜案件登記卡,詳細記錄了被盜自行車的全部特征。
為盡快破案,派出所民警拿著一張張手繪圖,在街頭巷尾走訪調查,在案發地周邊蹲守偵查,很快就找到了被盜自行車。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今的下站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傳承中創新了“紅色合伙人”工作機制,與轄區40個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進行紅色共建,動員轄區物業保安力量,打造了群防群治工作的新樣板。
在農村地區,陽泉市公安局結合社會治安形勢特點,立足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在全市推廣“草帽警務”的基礎上,創新推出“四季警務”,通過機制創新、科技賦能、協同共治,實現農村地區持續穩定安寧,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平安動能。
以夯基固本為導向,陽泉市公安局精準對標“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持續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標準化建設,在傳承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工作智慧,因地制宜健全基礎防范機制,營造了活力迸發的派出所工作新生態。
1937年,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七亙山上設伏,取得了七亙大捷的輝煌戰績。如今,平定縣公安局東回派出所從八路軍經典戰例中汲取智慧,聚焦“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推行“紅+心+群+調+宣”五字工作法,夯實了社會治安根基。
百團大戰期間,上千名盂縣青年組成運輸隊穿梭于硝煙之中,將100噸糧秣、3萬發彈藥送上前線。如今,盂縣公安局路家村派出所構建黨建聯盟網、巡邏防控網、駐企調解網“三網聯動”警民協作工作格局,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陽泉市公安局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制定涉企執法“履職清單”,起底摸排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0家,全部落實“一企一警”包聯制度。他們找準服務發展大局落腳點,探索實施“警企共建”警務工作新模式,以黨建融合、嚴密防控、靶向宣防、入企服務、固化機制舉措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今,山城陽泉平安建設基礎不斷夯實——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成果鞏固提升,毒品刑事案件數和行政案件數連續5年下降、現有吸毒人員連續5年下降;刑事技術工作成效突出,兩年累計幫助25個家庭實現團圓;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提質增效,構建立體式執法監督管理模式;“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持續賦能基層、賦能實戰……
翻開陽泉公安的時代英雄譜,一個個普通而又閃亮的名字為“鐵血陽泉”英雄城作了生動的注解——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與死亡對話”的女法醫晉芳;8年化解600多起矛盾糾紛的百姓信賴的“解鈴人”余文琦;敢打善戰、屢破大要案件倒在掃黑一線的“硬漢刑警”史小兵……
八十余載春秋更迭。獅腦山上的戰火早已熄滅,但鐫刻在這片熱土上的忠誠與擔當,已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碼,深深融入陽泉公安的血脈。
來源:人民公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