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從“月浸林海巡山人”到“楓橋”新韻潤民心?
時間:2025-04-07 17:35來源:平安內蒙古責任編輯: 陳言

清晨7點,晨光微露,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畢拉河分局江西派出所的一部手機鈴聲響起。“早上好啊,苗大爺。”手機的主人、江西派出所所長趙登華的聲音溫和而親切。手機那頭是一位獨居老人的求助:“趙所長,我今年的五保戶養老認證還沒辦呢,去年也是你們幫弄的,這次我還要麻煩你們……”趙登華馬上爽快地答應下來,轉身對同事說:“杜文,一會兒我們先去一趟額爾肯村苗大爺家。”

圖片

這樣以“快”應“小”的場景,在江西派出所的日常工作中并不鮮見。近年來,江西派出所將“民生無小事”理念融入警務工作,用“走心”服務架起警民連心橋。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坐落于內蒙古大興安嶺南麓、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諾敏鎮的這個林區派出所,探尋他們是如何將“小事”辦成“暖心事”的。

“小手冊”背后的“大牽掛”

在民警杜文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警務區民警工作手冊,目錄中標注著一項“重點幫扶對象登記表”。翻開其中一頁,上面記錄著:“解大爺,80歲,獨居,肢體三級殘疾,需要進行生活幫扶。”附頁夾著一張手寫卡片,畫著笑臉和民警電話號碼。

圖片

“這是我們去年到解大爺家開展志愿服務時拍攝的。”杜文介紹著手機里的照片,那天民警們為解大爺清理院內積雪,臨走時,杜文把聯系方式存進了老人的手機里。“老人平時一個人住,腿腳也不方便,現在我們只要路過解大爺家,就會進去跟他打聲招呼,幫他往屋里搬點煤啥的。”

圖片

在這份“特殊檔案”里,這樣的暖心故事有很多,定期回訪孤寡老人、救助遭遇車禍的群眾、緊急送醫患病幼兒……所長趙登華說:“看似這些都是小事,卻是老百姓生活的全部,我們及時伸把手,能幫多少就幫多少。”

“小窗口”托起“大民生”

透過派出所值班室的窗口看進去,見習警員王維民正與幾位村民討論著什么,桌角高考報考指南與執法記錄儀擺在一起。“警察同志,我孩子報考大學報志愿這樣填對嗎?”面對考生家長的詢問,王維民掏出手機搜索最新招考政策,還特意把注意事項寫在便簽紙上,又用紅筆圈出截止日期。這樣的“報考咨詢專場”,每年高考季都會在派出所上演。

圖片

去年夏天,蘭巴庫村村民劉大娘到派出所咨詢過其戶口遷入本地事宜,考慮到劉大娘年事已高,民警核實相關情況后,化身“跑腿小哥”為其辦理了戶口遷移所需的居住證明、房產證明等材料,并將她接到了諾敏鎮派出所戶籍管理中心,順利遷入了戶口信息。

“用情用心辦實事人民公安暖民心”,劉大娘送來的錦旗上寫著這樣的話。據了解,去年以來,江西派出所民警通過“跑腿”“上門”等服務,累計為周邊群眾辦理“小事”超百余件。

圖片

“小細節”折射“大情懷”

江西派出所每名民警的腦子里還有一份“未完成清單”,里面記著“上班之前給村民取快遞”“幫村民老姜買降壓藥”等事項。民警李朋文說:“有些事不在職責范圍,但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就會盡量滿足。”

圖片

這種“跨界”服務理念催生出江西派出所的“指尖警務”“跑腿警務”......“你看這面錦旗——‘兵心不減解民難真情救助暖人心’。”趙登華所長指著辦公室墻上的錦旗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就是我們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答卷。”

圖片

暮色漸深,派出所的燈光依然明亮。值班民警接到新警情,有村民因車輛陷進路溝向派出所求助。民警抓起車鑰匙小跑出門,警燈劃過院內,照亮了派出所門上的警徽,也溫暖著江西派出所轄區的千家萬戶。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