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17時17分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發射升空
遼闊大漠,巨大的轟鳴聲傳出瞬間響徹蒼茫大地。位于發射場外圍觀景點的數百名觀眾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大家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唱起《歌唱祖國》。歌聲在風中回蕩,與火箭的尾焰一起,托舉著中國人的夢想,向著浩瀚蒼穹筑夢前行。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人民網記者黃帆攝
此時,正在現場執行警戒任務的內蒙古邊檢總站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民警蘇聖云心中那根繃了多日的弦,也在此刻悄然松動,與現場觀眾共同慶祝,歌唱祖國。
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執勤民警和現場群眾共同慶祝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在同事眼中,蘇聖云是名副其實的“神舟活字典”。作為古日乃邊境派出所民警,蘇聖云參與航天安保工作已有10個年頭,從神舟十二號開始,每一次安保警戒他都在現場。這次,他再次帶隊核查轄區多個重點區域,從廢棄牧棚到閑置廠房,從黑河閘口到蘆葦湖邊,每一處都有他們留下的腳印。
蘇聖云與戰友一同在發射場外圍開展巡查
“東風航天城和東風著陸場均位于我們額濟納邊境管理大隊轄區。”蘇聖云介紹。從1999年神舟一號升空開始,到神舟二十號成功發射,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已連續26年承擔航天安保任務,20次使命必達。既守護著祖國北疆邊境,也全程參與了各項航天任務的安全保障工作,支隊多次被表彰為“支持載人航天工程先進單位”,當地牧民也親切地稱他們為“駝鄉勁旅、航天衛士”。
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民警協助轄區牧民轉移牲畜
提起第一次執行神舟安保任務的情景,蘇聖云仍記憶猶新。那時候沒有智能巡防系統,也沒有聯動指揮,一切都靠人力巡邏,有時一個點位要來回翻過好幾道沙梁,全憑經驗辨方向、判風險。
在重點路段開展查驗
今年,他胸前的執法記錄儀與頭頂無人機拍攝畫面可同步回傳至支隊指揮中心,轄區重點區域也已實現系統聯動預警。他說,如今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但不變的,是他和戰友始終堅守在大漠邊境,為每一次航天任務織牢安全防線。
民警協助轄區牧民轉場
“隨著航天任務頻次的不斷增加,安保標準也在同步提升。”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支隊不斷提升新質戰斗力,優化“人防、技防、聯防”三位一體安保機制,依托自研智能巡防系統,把傳統巡邏與智能手段有機融合,全面提升邊境管理工作質效。
民警向轄區群眾提醒神二十發射期間注意事項
在現代化安保手段的加持下,一代代戍邊衛士在大漠中接續守護,為祖國航天事業保駕護航。
林九齡是內蒙古邊檢總站去年新招錄的“95后”新警,去年11月,按照總站統一部署,她前往阿拉善開展崗位實踐工作。
林九齡和蘇聖云一同走訪轄區群眾
任務期間,林九齡隨蘇聖云所在的分組開展現場警戒和政策法規宣講等工作。“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發射,如今站在現場執勤,我感到無比自豪。”林九齡自豪地說道。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當天,她將自己與航天員身份牌的合影設置為手機鎖屏,作為此次任務的紀念。對她來說,這次任務不僅標志著從警生涯的起步,更是她首次肩負起責任,延續前輩精神的重要時刻。
再過幾天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乘組
將返回額濟納
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
將嚴陣以待
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
最安全的外圍環境
迎接三位航天員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