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紅旗街道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緊扣“預警早、化解快、群眾滿意”目標,充分運用“四所一庭一中心”銜接聯動機制,探索實施“四步工作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弭于萌芽,為轄區和諧穩定注入強勁動能。
織密信息收集網絡
實現線索摸排“零死角”
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整合多元力量,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信息采集體系。依托信息化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推動社區治理向數字化轉型,做到“信息全掌握、民情底數清、服務零距離、管理無盲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樓組長、退役軍人、居民志愿者等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充實網格工作隊伍。每日組織人員深入轄區開展巡查走訪,及時捕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與矛盾糾紛線索。一季度,累計排查矛盾糾紛43件,化解率100%。1月中旬,香電社區網格員在入戶走訪中發現,公濱路307-1號某小區與市二院共用的水箱泵房壓力不穩,導致小區經常間歇性停水,群眾用水困難。了解情況后社區迅速行動,聯動市第五供水公司與居民代表,重新規劃市政用水管網接入方案,并全程跟進施工,徹底解決了居民用水難題,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強化聯動分析研判
推動糾紛化解“加速度”
充分發揮“四所一庭一中心”銜接聯動優勢,成立街道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精準研判轄區社會治安形勢,集中攻堅疑難復雜問題,確保“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針對涉及多部門、多群體的復雜矛盾,靈活運用“街鎮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協同處置。春節前夕,轄區原土地干校家屬樓因下水堵塞引發糾紛,一樓住戶因長期獨自承擔疏通費用,拒絕維修損壞的供水閥門,導致樓上居民用水困難。街道聯合司法所、物業公司及居民代表召開專題協調會,深入傾聽各方訴求,經反復協商,最終達成共識:物業公司承諾免費及時疏通下水管道;樓上住戶每戶出資300元設立疏通基金;一樓住戶同意維修供水閥門。這一舉措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讓居民在春節前恢復正常用水,鄰里關系和諧如初。
實施清單動態管理
筑牢平安建設“防火墻”
街道將重點人群管控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對吸毒等特殊人群,逐一建檔立卡,詳細記錄個人基本信息、違法犯罪情況及家庭狀況,實時跟蹤思想動態與行為表現,確保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干預。強化部門協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臺賬,實現數據互通、資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2024年,轄區未成年人李某,因學業壓力大與父母產生矛盾,多次出走并有輕生跡象。街道獲悉后第一時間聯系省三院心理老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聯合婦聯、駐轄區法官、檢察官等對其父母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幫助李某及其家庭改善溝通方式。經過持續跟進幫扶,李某已調整好心態,順利恢復學業,家庭關系也得到顯著改善。
構建預警防范體系
暢通民意訴求“直通車”
紅旗街道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建立民情收集、快速處置、跟蹤反饋閉環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員、樓長、平安志愿者等“前哨”作用,及時捕捉矛盾糾紛苗頭性信息,從源頭上預防矛盾升級。通過大數據分析12345投訴案件,聚焦物業管理、供熱服務等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不斷提升民生服務質量。2024年,12345投訴量同比下降52%;2025年一季度,累計處置投訴案件353件,同比減少106件,降幅23.09%。今年春節期間,轄區發生一起因家庭矛盾引發的離家出走事件。街道迅速聯動派出所,采取“線上+線下”雙線搜尋模式,線上通過居民微信群、朋友圈廣泛發布尋人信息,線下組織人員與家屬、民警一同尋找,成功勸返當事人。隨后,街道深入了解矛盾根源,開展針對性調解工作,有效化解家庭矛盾,避免了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