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上海閔行區“平安聯盟”: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時間:2025-03-29 15:48來源:新華網責任編輯: 安羽

平安,是民生所盼,是發展之基。近年來,上海市閔行區委政法委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打造以“平安家園”“平安客廳”“平安聯盟”“平安聯動”為載體的平安矩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培育和打造了一個個典型樣板,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華網上海3月29日電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上海市閔行區持續深化平安建設,以“城市軟實力提升”為導向,全面升級“平安聯盟”機制。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標志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迭代升級,更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閔行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徑。通過整合多元主體、運用科技手段、深化共建機制,“平安聯盟”正在編織一張覆蓋全區域、全時段、全要素的平安防護網,為城市安全運行注入強勁動能。

平安升級:從1.0到2.0的治理躍遷

時空維度的雙重突破。

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新虹街道承擔著進博會“主戰場”的安保重任。2023年誕生的“平安聯盟1.0”,通過整合38個商務樓宇、37家保安單位及800余名安保人員,構建起商務區“聯勤聯動微平臺”。而2.0版本實現了從“核心區”到“全域覆蓋”的空間拓展,將治理觸角延伸至街道38個封閉式小區、70家賓旅館、24家長租公寓、8所學校、2家醫院和21家銀行,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網絡。

參與主體的多維擴容。

在原有“物業保安+社區民警+樓組長”鐵三角基礎上,2.0版本創新吸納快遞員、外賣員、二房東等新業態群體。快遞小哥化身“流動哨兵”,外賣騎手成為“移動探頭”,二房東變身“安全管家”,這些“草根力量”的加入,使平安聯盟成員突破1700人,構建了“人人都是安全員”的生動局面。

技術賦能的雙向升級。

“平安碼”的上線實現了隱患上報的“即時響應”,群眾掃碼即可提交矛盾糾紛、治安隱患等信息,后臺自動分流至對應處置部門;“平安聯盟2.0”線上平臺實現了警務責任區與城運處置網格的無縫對接,對平安志愿者上報的各類隱患,居委會、社區民警等可實時跟蹤查看事件進展,形成“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的閉環機制。配合“樹形標識”動態巡邏系統,安防力量可根據熱力圖實時調整巡邏路線,實現精準防控。

實踐圖譜:三大治理場景的生動演繹

警民聯防,織密社區安全網。

在愛博五村,由社區民警、物業保安、居民志愿者組成的“平安崗”,通過“三班輪值、五聯機制”(聯巡、聯防、聯調、聯治、聯宣),實現小區刑案零發案。物業經理張麗華展示的智慧安防平臺顯示:46個監控探頭與公安雪亮工程聯網,人臉識別系統可精準識別重點人員,消防通道占用預警系統上線后,違規停車下降92%。這種“人防+技防+智防”的融合模式,正在全區243個住宅小區推廣。

企業擔當,打造共治生態圈。

虹橋天地商圈的“平安聯盟”企業成員單位已達89家,涵蓋商業綜合體、酒店、金融機構等。龍湖虹橋天街每月組織商戶開展“三防演練”(防火、防盜、防恐),星巴克“安全角”為市民提供緊急避難服務,中國銀行設置“反詐驛站”開展金融安全宣傳。更令人稱道的是,某物流企業主動將快遞車改造為“流動平安屋”,配備急救包、滅火器等設備,成為街頭巷尾的“安全方舟”。

凡人善舉,綻放基層治理微光。

快遞員李強在送貨時發現某住戶網購管制刀具且神情異常,他機智地謊稱“包裹丟失”并立即報警,協助民警及時控制持刀滋事人員。像李強這樣的“平安衛士”,在閔行已有56名。長租公寓管理員王麗,通過建立“樓棟微信群”,及時發現并化解租客糾紛12起;退休教師周建國帶領的“銀發巡邏隊”,開展防詐騙宣傳覆蓋5000余人次。這些平凡英雄用點滴行動詮釋著“平安共建”的深刻內涵。

機制解碼:治理創新的閔行智慧

黨建引領,激活紅色治理動能。

新虹街道黨工委構建“1+3+X”組織架構(1個黨工委+3個片區黨委+X個網格黨支部),將“平安聯盟”建設納入基層黨建考核體系。在商務區核心地段打造“紅領驛站”,設置黨員先鋒崗,組織白領黨員參與“午間巡邏隊”。黨建引領下,26家重點企業成立“平安共建委員會”,80余名黨員骨干擔任“樓事會”成員,紅色力量成為社會治理的中堅。

多元共治,構建跨界聯動矩陣。

新虹街道建立“五方聯席會議”制度(平安辦、公安、街道職能部門、企業、居民代表),每月研判治安形勢。在虹橋樞紐區域創新“四聯機制”(聯勤指揮、聯合執法、聯動處置、聯合督查),整合交警、城管、運管等力量開展綜合整治。某外賣平臺與街道簽訂“騎士公約”,將騎手納入網格管理,實現“送餐員”到“平安員”的角色轉換。

精準防控,打造風險治理樣本。

針對商務區人員流動性強的特點,建立“三類清單”管理(重點人員、重點場所、重點物品)。對32名特殊人群落實“一人一檔一專班”,對23家娛樂場所實行“紅黃綠”分級管理。某酒店通過“平安碼”上報可疑人員入住信息,警方據此破獲跨省詐騙案件。依托“前端感知+中端預警+末端處置”的全周期鏈條,轄區風險防控效能得到顯著提升。

未來圖景:平安建設的閔行方案

全域推廣,打造治理品牌。

按照“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的原則,計劃在2025年底前實現全區14個街鎮(莘莊工業區)“平安聯盟”全覆蓋。在莘莊、梅隴等人口密集區域試點“智慧平安社區”建設,推廣“AI巡邏犬”、高空拋物監測等智能設備。同時建立“平安聯盟”指數評價體系,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作為核心指標。

數字轉型,構建智慧中樞。

深化“城市大腦”在平安建設領域的應用,整合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資源,構建“一網統管”平安模塊。開發“平安聯盟”小程序,實現隱患上報、志愿服務、獎勵兌換等功能一體化。探索建立“數字孿生”社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開展預案推演,提升應急處突能力。

文化培育,厚植平安根基。

開展“平安達人”評選、“平安故事”征集等活動,打造“閔小安”IP形象。在中小學校課程中加入安全教育內容,組織“小小平安員”職業體驗活動。通過社區書院、法治公園等陣地,培育“平安建設人人有責”的社會共識。

站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潮頭,閔行“平安聯盟”的升級實踐,不僅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提供了創新樣本,更探索出了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徑。當快遞員穿上“平安馬甲”穿梭樓宇,當企業員工參與“平安夜巡”守護家園,當銀發老人化身“平安顧問”調解糾紛,一幅“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平安畫卷正在閔行徐徐展開。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創新,正書寫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注腳,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著閔行智慧。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