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山寨軟件、購物卡充值刷單......警惕這些新型詐騙方式!上海警方嚴打嚴防電信網絡詐騙
時間:2025-03-31 17:34來源:上海政法綜治網責任編輯: 陳言

3月27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今年以來上海警方打防電信網絡詐騙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今年以來,上海警方堅持“四專兩合力”理念,緊盯電信網絡詐騙新動向新手法,依托“礪劍2025”系列專項行動,全環節落實技術攔截防阻、分級預警勸阻、快速止付挽損、著力破案攻堅等各項措施,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黑灰產犯罪,堅決遏制發案、全力減少損失,全市電詐案件既遂數、接報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0.8%和21.1%,有力守護了市民群眾財產安全。

據了解,本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近年來持續下降,但打防形勢依然嚴峻,詐騙分子為了逃避打擊,在引流渠道、資金轉移等方面不斷更新變換手法。

一是引流渠道更具欺騙性迷惑性。在多部門共同努力下,境外涉詐短信目前得到有效遏制,但詐騙分子轉而注冊空殼公司,以經營業務為幌,采取冒充、混淆簽名等方式,假冒政府部門、企業商戶發送涉詐短信,設置陷阱、誘導點擊鏈接,進而套取個人信息并植入木馬病毒來實施詐騙。

WDCM上傳圖片

在一些冒充客服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通過冒充平臺客服謊稱受害人購買了會員或保險服務,到期后如不取消則每月自動扣費,引導受害人下載所謂“銀聯會議”“抖音會議”等看似官方實則山寨的涉詐軟件,通過屏幕共享功能監控受害人的手機,最終完成轉賬詐騙。

此外,利用快遞郵寄退費單、刮獎卡、小禮品,從線下吸引受害人掃碼關注、添加好友,進而冒充客服來實施詐騙也是詐騙分子的常用伎倆,需特別警惕。

二是資金轉移更加多樣化隱蔽化。以往,詐騙分子多誘騙受害人將現金及購買的黃金通過線下郵寄或者網約車運送的方式進行資金轉移。在警方嚴厲打擊和廣泛宣傳下,此類“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案件發案已大幅減少,詐騙分子轉而開始誘騙受害人從線上商城購買黃金直接郵寄到指定地點,從而達到快速轉移被騙錢款的目的。

還有詐騙分子利用大型商超儲值卡、預付卡、購物卡轉移涉詐資金,他們誘騙受害人購卡后套取其卡密或者派員上門取卡、郵寄卡至指定地方等,再通過線下異地門店消費或通過線上二手交易平臺將卡出售的方式進行套現洗錢。

近日,松江警方從轄區內一超市提供的異常購卡線索入手,快速響應、成功勸阻了一名準備購買超市購物卡進行充值刷單的受騙群眾,避免損失30余萬元。

此外,警方還發現詐騙分子以資金審核安全、互發紅包測試等理由,誘騙受害人添加其客服好友,然后誘導其授權“親屬卡”“親情卡”,綁定后即迅速支付轉賬。也有詐騙分子誘導受害人發送口令紅包后將口令分發給“跑分”人員,以“搶紅包”形式轉移涉詐資金。

對此,上海警方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始終緊盯電信網絡詐騙新動向、新手法,持續加大預警勸阻和破案打擊力度,堅決有效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發案。

WDCM上傳圖片

在市級層面,通過定期召開全市反詐工作會議,凝聚更多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齊抓共管,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小目標”理念,共同推動打擊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上海警方堅持關口前移,會同銀行等部門緊盯轉賬洗錢手法的新變化、新特點,持續完善涉詐資金防阻體系,提升響應攔截速度,今年以來挽回涉詐資金6.8億余元;充分發揮相關部門、企業的主體責任,銀聯、抖音等相關企業在“銀聯會議”“抖音會議”虛假APP詐騙案件多發時,通過官方渠道及時發布風險提示,有效避免市民群眾上當受騙。

在區級層面,全市16個區級協調機制全面建成后,各公安分局結合自身區位特點,整合優勢資源力量,織密織牢反詐網絡,打造基層反詐治理“共同體”。如金山分局依托科技賦能,積極探索構建“人力+機制+科技”一體化反詐防宣新模式,打造“移動端”反詐屏障“金護APP”實現實時預警,今年以來有效預警、成功勸阻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700余起,全區電信網絡詐騙既遂數同比下降34.6%,有力守護了群眾財產安全。

在街鎮層面,依托全市222個街鎮反詐中心,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最新手法,加強“反詐專職人員+反詐志愿者”街鎮反詐宣勸員隊伍建設,扎實推進反詐宣傳的觸角向居村延伸,切實提高反詐宣傳覆蓋面和有效性。

據統計,今年以來,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非接觸詐騙案件發案居前五位的類型分別是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購物、冒充平臺客服、刷單返利和虛假網絡招嫖。其中,虛假投資理財發案占比超過40%,主要手法是以股票、期貨、虛擬幣等投資獲利為幌子,誘導安裝虛假投資APP進而騙取錢財。

WDCM上傳圖片

從案件損失看,既遂案件平均案損超過5萬元,其中,損失最大的是假冒公檢法類案件,雖然發案數較少,但平均案損超過35萬元。

從引流渠道看,網絡端已經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引流渠道,發案占比超過80%,幾乎涵蓋所有常見詐騙類型;通過電話端、短信端引發的詐騙案件主要集中在假冒客服、虛假貸款類詐騙。

從被騙群體看,全市電信網絡詐騙受害者平均年齡為38歲,中青年群體是主要受騙群體。老年、中年和青少年群體易受騙類型分別是假冒客服類、虛假購物類和網絡游戲交易類,其中年齡最大的是1名網購保健品被騙的86歲老人,最小的則是1名在網上找免費代打網游被騙的7歲小學生。

下一步,上海警方將依托“礪劍2025”系列專項行動,堅持打防并重、以打開路,在動態分析研判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整體態勢、手法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圈層防護”體系,優化“聯動勸阻”機制,深化“精準宣防”理念,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