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
夏日的驕陽,為浙江省安吉縣報福鎮景溪村的山林漂流景區鍍上一層耀眼的金光。溪水的奔騰與游客的歡聲笑語交織成綠色樂章,在山谷間久久回蕩。
順著景區的漂流河道向下游看去,綠油油的水稻在微風中起伏,村頭的小水電站發出平穩的嗡鳴。
“為有源頭活水來,上游的歡笑與下游的豐饒,終是恢復了和諧的韻律。”日前,安吉縣人民法院孝豐人民法庭法官毛瑩怡來到漂流景區回訪時,感慨道。
沉寂的山谷熱鬧起來
景溪村,因一灣從天目山脈匯聚而下的溪水穿村而過,村民傍溪而居,故而得名。
早年,被群山環抱、被溪水滋養的景溪村靠景溪灌溉農田、水力發電而生。因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下,村民守著富饒的天然水資源,收入卻一直不高。
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為安吉指明了綠色發展之路。與余村相距30公里的景溪村,同樣受到啟發,開始探索如何讓綠水青山創造轉化出更多經濟價值。
因上游水勢蜿蜒、下游水面寬闊,景溪村形成“寬景溪灘”,若好好發展,可成為漂流、戲水的理想勝地。
2016年,坐擁連綿竹海與旖旎風光的景溪村成立旅游開發公司,以公司名義將村莊內部分河段租賃給包某開發漂流景區,發展水生態旅游。
一時間,沉寂的山谷熱鬧起來,橡皮艇滿載游客的歡樂,在青山綠水間激蕩穿梭。
依托這一灣林間“活水”,漂流景區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約140萬元的增收,還成功撬動鄉村旅游產業鏈,60多家風格各異的民宿、農家樂在河道兩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曾經寂靜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熱鬧的國家3A級景區村莊。村民們笑談:“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
然而,這本生態資源轉化的“生意經”,卻無意間擰住了下游發展的“水龍頭”。
漂流的關鍵是水量充沛。為了確保游客體驗,讓漂流河道時刻保持“激情澎湃”,景區采取“截流蓄水”。生意越好,截流越多。這一做法直接導致下游農業灌溉和村屬小水電站用水緊張,很多村民向村集體表達了不滿,都來要個說法。
水資源的分配平衡逐漸被打破,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矛盾驟然凸顯。
2025年3月,當包某正在直播間預售“五一漂流季”的親子漂流套餐時,收到了安吉法院寄來的傳票。
村集體成立的旅游開發公司認為包某違反了租賃經營合同中有關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約定,且協商無果,便一紙訴狀將其起訴至安吉法院,要求解除合同。
“法官,租金都付了,景區也已經通過網絡預售平臺賣出去1萬多張門票。”包某第一時間找到承辦法官毛瑩怡,語氣中透露著焦慮與擔憂,“要是合同解除,景區前期投入怎么辦?這些賣出去的票可怎么兌現?”
經過初步了解,毛瑩怡意識到,若糾紛未能在漂流旺季到來前妥善化解,不僅下游生產生活用水持續受限,景區也將因合同解除面臨大規模退票、經營中斷的風險,前期積累的市場口碑和當地文旅形象都將遭受重創,“對于經營者和村集體來說,這來之不易的‘金山銀山’也將面臨縮水,導致出現‘雙輸’局面。”
如何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前提下,保住并發展好“金山銀山”,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案件的背后其實是一場關于生態資源轉化的重要考題。
“雙輸”如何變“雙贏”
馬不停蹄,毛瑩怡第一時間趕到景溪村,走訪了有意見的村民。
從村民口中得知,現在景區還未開漂,春耕播種還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但夏季氣溫升高、缺乏有效降水時,一定會出現發電用水和灌溉用水捉襟見肘的情況。
毛瑩怡溯溪而上,來到景區。
由于漂流旺季還未到來,這里顯得有些冷清:零星的工人在檢修皮劃艇,個別主播在河道旁支起露營椅,面對著鏡頭進行直播推薦。
一番走訪調查,毛瑩怡注意到包某在經營中善于運用網絡直播平臺和團購平臺進行新媒體引流,這也是近年來景區生意好的重要原因。
“大量漂流游客的到來,雖然一定程度擠占了下游水資源,但對帶動區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還是有很大貢獻的。”漂流河段下游民宿主坦言,村民們不僅可以依托旅游開發公司從景區租賃合同中賺取租金,自營的民宿、農家樂也能吃到景區發展的流量紅利。
“雖有矛盾,但雙方確實存在互利共贏的關系。”毛瑩怡憑借多年的辦案經驗判斷,這起案件是有調解空間的。
為進一步深入了解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實情,毛瑩怡又來到安吉縣生態共治中心。這是安吉縣為深化生態治理創新而設立的綜合治理平臺。通過該中心駐點的水利部門、上下游鄉鎮的共享生態數據,毛瑩怡基本掌握了漂流河段自景區設立以來的水文狀況以及上下游的水資源需求。
很快,在征得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毛瑩怡組織旅游開發公司、村民代表及包某進行調解,同時請來“懂水”的水利部門專家和熟悉鄉情民意的鎮政府工作人員一同參與。
“漂流景區也算是紅火,對村里其他項目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呀。”
“漂流把我們的農田灌溉都耽誤了。”
“村里沒水發電,這部分損失怎么辦?”
幾方圍坐,焦點只有一個:如何讓這灣溪水,既能托起漂流的橡皮艇,又能流進莊稼地,還能推動發電的水輪機?
“漂流是要用水,但不能損害其他用水主體的權益,特別是農業灌溉事關糧食安全,必須保障。”當雙方各不相讓時,毛瑩怡率先開了口,“當然,被告按約支付租金,景區用水現狀目前來看還未達到根本違約。”
“景區用水集中在白天,而農田灌溉恰恰習慣在夜間或清晨進行,避開烈日蒸發。”水利專家提出,“我們建議分時供水,景區在夜間停止引水蓄水,打開水閘,讓水流自然下泄,充分保障下游農田的灌溉窗口期。白天漂流時段,在保障最低生態基流的前提下,景區可以合理蓄水。”
“水電站發電量減少是客觀事實,損失也確實因上游蓄水行為造成,我們可以根據水電站歷年來的發電數據來幫助法官核算電站損失。”鄉鎮工作人員順勢說道。
“誰受益,誰補償。”有了水利部門和鄉鎮掌握的數據,毛瑩怡基于環資審判中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創新提出了生態成本內部化的補償方案:科學對比電站往年與現階段的實際發電量,再根據電價計算出相對公平的補償數額,由包某定期支付給旅游開發公司,專項用于彌補電站的損失。
隨著調解深入,雙方的態度都有所緩和。
包某看到了景區繼續經營的希望,也明白了生態資源開發中“誰受益,誰補償”的道理。旅游開發公司和村民代表聽到夜間保灌溉的具體安排和可計算的補償機制,心里的石頭落了地,也意識到景區存續對全村旅游經濟的重要性。
通過后續幾輪磋商,調解協議終于達成:雙方同意租賃經營合同繼續履行至今年年底,之后將重新招投標,同時確定了農田灌溉期間的蓄水放流時間表以及水電站發電損失的補償標準。
一份調解協議,成功地將一場可能“雙輸”的糾紛轉化為“雙贏”的發展路徑。漂流景區終于在“五一漂流季”前順利開業。
讓一灣溪水真正“活”起來
“這起案件側面反映了部分村集體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還存在諸多隱患。”案件雖已成功調解,毛瑩怡意識到,背后折射出的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
招投標程序不規范導致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
合同條款對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分配約定模糊;
景區開發權限邊界不清,與水利、環保等部門的監管存在銜接空白。
這些問題,如同一個個暗礁,隨時可能讓“活水經濟”的航船擱淺。
幾天后,一份成功化解涉水資源開發合同糾紛的案情專報新鮮出爐。安吉法院深刻分析了該起糾紛中反映出來的生態資源開發風險點,并對此次糾紛化解中的做法進行了充分總結,在縣域發文流轉,為其他生態資源開發項目作示范參考。
以此次漂流糾紛為引,一堂堂有關規范鄉村資源轉化的法治課在各個鄉鎮的“鄉村振興大講堂”開講。法官們帶著精心整理的《鄉村資源轉化法律風險提示函》,結合一個個典型案例,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剖析農村常見的“資源陷阱”。
有水資源分配不均的糾紛,有因合同不規范導致的集體資產流失,有因權責不清引發的土地承包矛盾……每個案例后都附上“法官提示”:簽訂資源開發合同時要重點審核哪些條款,如何設置違約責任才能守住生態底線。
2025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施行,法治課堂又適時增加了保障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容。
“法官真的把法律條文變成了咱老百姓聽得懂的大白話。”參加講座的一位村支書拉著法官的手感慨道。
案件成功調解兩個月后,毛瑩怡再次來到景溪村回訪,查看調解協議中的用水保障措施是否落地。
考慮到旅游開發公司將在明年年初對漂流項目重新開展招投標,毛瑩怡這次還給村里帶來了一份《關于水資源生態旅游項目招投標的司法建議》。
“建議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先過‘生態關’,招投標后的租賃或承包合同中要將保障農業灌溉、保護水生態作為強制性要求,把生態保護的‘緊箍’扎得更牢更實;對可能影響大家喝水、澆地、破壞生態的行為,必須設定最嚴格的約束和懲罰條款,讓合同真正成為守護生態的‘硬約束’。”
從案情專報到法治課堂,再到司法建議,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高水平轉化的司法守護之網悄然鋪開。
守住好山好水,更要養山富水。
20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安吉大地誕生并不斷拓展、深化。在新的起點上,安吉法院將繼續書寫綠色司法實踐答卷,以司法之力激活生態經濟新動能,為鄉村共富生態圈筑牢法治屏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寫下鮮活的法治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