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中心吹哨,部門報到” 這個綜治中心創新機制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時間:2025-08-18 14:54來源:法治時報 三亞市吉陽區綜治中心責任編輯: 安羽

8月7日上午8時50分,三亞市吉陽區綜治中心調解室里坐滿了人,針對荔枝溝某小區啟動停車收費引發業主不滿的矛盾糾紛,現場正召開溝通協調會。一場劍拔弩張的對峙,在吉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綜治中心物調委、荔枝溝派出所等多方介入下得以依法依規面對面解決。這個剛啟用一個多月的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如今成了不少吉陽群眾解決煩心事的第一選擇。

8月7日,針對某小區啟動停車收費引發業主不滿的矛盾糾紛,吉陽區綜治中心組織召開溝通協調會。記者劉武軍 攝

機制創新

多管齊下聯動調解

走進吉陽區綜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標語首先映入眼簾。辦事大廳寬敞明亮,功能分區清晰,設有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心理疏導區和多個調解室,方便來訪人員“對號入座”。面對大家的詢問,中心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還有一支“常駐+輪駐+隨駐”隊伍,讓專業力量深度融合。“我們整合公、檢、法、司等20余家單位及公證、商事調解等社會力量,采用‘常駐+輪駐+隨駐’模式集中辦公、集成服務,依托‘中心吹哨、部門報到’響應機制,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吉陽區綜治中心主任莫壯岳介紹道。

245名農民工,460余萬元欠薪……數字背后,正是吉陽區綜治中心依托“中心吹哨、部門報到”響應機制的實戰效能。

前不久,一個重大項目因欠薪引發糾紛,農民工紛紛聚集工地討說法,矛盾一觸即發。接到線索后,吉陽區綜治中心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通過“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15分鐘內集結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區人社局、轄區派出所組成聯合工作組趕赴現場。經過多管齊下的聯動調解,讓原本推諉扯皮的各方坐回談判桌,經過2小時耐心調解,最終達成支付協議。

為防止支付協議成為“空頭支票”,中心進一步跟蹤,推動執法、人社部門持續監督,并組織二次調解,協調開設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督專戶,確保460余萬元欠薪點對點精準直達245名農民工賬戶,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一站化解

從“四處亂跑”到“只跑一地”

“在中心調解完,直接就能到公證窗口對和解協議公證,或者到訴訟服務窗口申請司法確認,省得我們再跑法院和公證處了,非常便利。”近日,剛做完公證的三亞市民王先生對吉陽區綜治中心“一站化解”的成效贊嘆不已。

服務體現在日常服務的便捷高效上。吉陽區綜治中心設置“登記受理窗口”及11個服務窗口,涵蓋“法援服務”“公證服務”“訴訟服務”等關鍵領域,真正實現了“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辦結”的一站式服務模式,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便利,減少了辦事成本和時間,使群眾對綜治中心的知曉度、參與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

前不久,一起看似難解的糾紛,便在吉陽區綜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上得到解決。

“退租時商家要扣我1萬元履約金,說合同上寫著呢!”8月5日,轄區商戶老趙急匆匆走進綜治中心向工作人員表達訴求。另一邊,商家態度強硬:“白紙黑字,豈能說改就改?”

吉陽區綜治中心接到訴求后,迅速啟動“吹哨報到”機制,通過多部門聯動介入,最終促雙方達成協議:商家退還4000元履約金。老趙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原以為要跑法院、找律師,沒想到在這里一天就解決了!”

“不少群眾表示,以前反映問題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好不容易找到部門辦理了,后面涉及多個部門,很麻煩。如今到綜治中心,反映的問題都能受理,有人幫忙解決,有人幫忙督辦,有人反饋回應,還能無縫銜接各項服務,真正做到了為民辦實事、解難題。”莫壯岳表示,這種高效便捷的服務模式,顯著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風險防控

從“被動救火”到“主動預防”

“你倆消消氣,有什么事咱們坐下來好好說……”近日,六道社區網格員黃睿巡查中發現某小區兩住戶因陽臺漏水引發鄰里爭執,立即安撫雙方情緒,并迅速通知物業上門檢修。經過一番調解,原本爭執不下的兩家人握手言和,避免了糾紛升級。

以上一幕,正是吉陽區“區——村(社區)——網格”三級貫通體系的日常。

莫壯岳介紹說,中心充分發揮“中樞神經”作用,整合網格員、社區工作者等基層力量,構建起覆蓋全域的信息收集網絡。通過常態化排查、動態化研判,對轄區內潛在的矛盾糾紛、治安隱患、公共安全風險進行精準識別和預警。一旦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中心迅速啟動響應機制,力爭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源頭。

不僅如此,為了把風險擋在萌芽狀態,中心還建立了“執法+人社+公安”聯合巡查機制,聚焦重大項目工程款支付、工資發放等節點,常態化抽查。據統計,中心運行1個多月來,線下受理矛盾糾紛168件,通過提前介入化解的潛在糾紛占比超三成。

“以前是‘群眾上訪找我們’,現在是‘我們下訪找問題’。”莫壯岳笑著說,如今,中心不僅致力于事中化解,更著力于事前預防,將風險防控的關口前移。這種轉變,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區、矛盾不上交”從口號變成了現實。

從農民工拿到工資的笑臉,到商戶收到退款的釋然,再到鄰里握手言和的溫暖……吉陽區綜治中心用一個個案例,詮釋著基層治理的要義,正如中心宣傳折頁封面上那句“定分止爭,和潤吉陽”,溫暖而有力。(麥文耀 趙世馨)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