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如何推進?湖北多地探索答案戳這里
時間:2025-04-27 19:47來源:湖北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

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規范化建設現場會發言材料摘登

4月22日至23日,省委政法委在孝感云夢召開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孝感市和孝感市云夢縣分別介紹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情況,武漢市江岸區、宜昌枝江市、荊州石首市、鄂州市鄂城區、咸寧市咸安區5家單位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高標準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全方位提升平安孝感建設水平

孝感市

孝感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強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努力讓“解決糾紛到綜治中心”成為黨委政府服務群眾的靚麗名片。

一、充分整合資源,推動綜治中心高標準建設。工作責任全面壓實。建立由黨委書記兼任綜治中心第一主任、政法委書記兼任第二主任的責任體系,扎實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場所設置全面升級。提級推動7個縣級綜治中心新建或改擴建,一體推進124個鄉級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全市縣、鄉兩級91個綜治中心基本建成“一棟樓”。資源力量全面凝聚。全面落實市縣兩級綜治中心機構編制,鄉鎮采用“縣聘鄉用”模式平均配備4名專職人員,選派1600余名業務骨干進駐縣鄉綜治中心,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獎懲。

二、依法定分止爭,推動矛盾糾紛高質效化解。強化一站式受理。設立無差別受理窗口,打通綜治網格化平臺與警綜平臺對接通道,“一站式”受理群眾反映的各類訴求。強化一攬子調處。制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流程圖,建立派單、接單、督辦單、評單、核單“五單”機制,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有人辦、依法辦。強化全鏈條解決。賦予縣級綜治中心“督辦落實”職能,對辦理程序、化解結果進行督辦,實現一般性矛盾糾紛3天內辦結、較大矛盾糾紛20天內辦結。

三、堅持協調聯動,推動社會風險高水平防控。做實“三個戶戶”矛盾聯排。發揮好各級綜治中心樞紐作用,以“戶戶走訪到位、戶戶建檔立卡、戶戶干部包聯”為抓手,扎實推進“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突出“四個重點”風險聯防。加強綜治中心配套力量建設,持續鞏固“一村一輔警”專職化、最小應急處突單元建設等工作成果,提升社會面治安防控質效。聚焦“特殊人群”管控聯動。加強綜治中心橫向聯通、縱向貫通,抓實“三失一偏”等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嚴防個人極端案事件。

全面整合資源力量

打造矛盾糾紛多元調處綜合體

孝感市云夢縣

為了切實解決矛盾糾紛調處中“部門推、群眾跑”的難題,云夢縣緊扣“五有”“五規范”工作要求,立足矛盾化解“只跑一地”目標,按照標準統一、功能集成、力量融合、響應快速、便民利民的原則,高位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讓綜治中心真正成為解憂超市、矛盾會客廳。

一、建強大平臺,讓群眾“只跑一地”。堅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將縣委政法委、司法局、信訪局、法學會等5家單位和信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勞動權益保障服務中心等7個中心整體遷入縣綜治中心,15家單位常駐、力量54人,10家單位輪駐、力量81人。將平安辦、信訪辦、司法所、派出所等整體融入鎮綜治中心,按照每個鄉鎮不少于5人的標準配備專職調解員。依托政法專網等平臺和“12345”等服務熱線,堅持“線上分流+線下辦理”相結合,形成了縣級指揮中樞、鎮級實戰堡壘、村級調處末梢的調處網絡。

二、完善大機制,讓解紛“只進一門”。深入開展“戶戶走訪到位、戶戶建檔立卡、戶戶干部包聯”活動,做細做實“十項排查”,對矛盾糾紛動態摸排、全量收集。設立綜合窗口,統一登記受理矛盾糾紛,建立首問負責、協作配合等9類13項工作制度和中心派單、部門接單、歸口督單、回訪核單“四單”運行機制,按責交辦、全程跟蹤督辦,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有人辦、依法辦。今年以來,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98起,化解395起,化解率99.2%,重復信訪量下降9.7%,實現對群眾簡單訴求、簡易程序糾紛當場辦、當天辦,確保每項訴求都“導得出”“接得住”。

三、做實大聯動,讓矛盾“一站辦結”。充分發揮中心解紛力量聚集、功能集成優勢,建立“縣領導+部門+專業調委會+第三方”模式,縣委書記、政法委書記分別擔任縣綜治中心第一主任、第二主任,實行縣領導、局長每天坐班接訪、現場辦公,組建9個專業調委會和第三方民商事調解中心,深化訪調、訴調、公調、援調、裁調“五調聯動”,實行普通糾紛窗口直辦、復雜糾紛聯席會商、重大風險領導包辦。將694名專職調解員、913名法律明白人、193名農村輔警常態進駐村綜治工作站,建立“社工+調解”模式,實行鄰里糾紛家門口即辦,為化解基層矛盾注入強大合力。

一站解紛“三個有”

源頭治理保平安

武漢市江岸區

江岸區作為人口超百萬的省會城市中心城區,不斷加強和完善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受理、聯動化解、源頭預防,2022年中心建成以來累計化解矛盾1.4萬件。

一、突出一門受理,矛盾調處有陣地。堅持實體實戰,在黃金主干道建成3300平方米陣地,科學設置受理引導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實現群眾訴求全量受理。由政法委統籌,27個部門組織進駐,設立1個速裁法庭,常駐人員達58人,集中提供調解、信訪、速裁等9大服務。通過每日調度、每周例會、每月交流優秀案例、每季評比調解之星,有效提升入駐人員調解水平。中心辦理的跨省涉企合同糾紛“一日達”等案例被人民網報道。

二、突出法治方式,聯動化解有成效。堅持調解優先,對受理的糾紛優先安排入駐力量調解。探索“調賠結合+鑒定前置”化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有機銜接等方式不斷提升調解質效。中心通過調解化解的糾紛占非信訪類總量的78%。每日安排領導接訪,針對重大復雜矛盾由區領導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和教育疏導等方法推動矛盾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全程跟蹤糾紛辦理結果,對調解不成的導入速裁法庭快審快結,實現矛盾不外溢。如李某與企業產生勞動糾紛,在仲裁、一審、二審程序形成三起案件展開“拉鋸戰”。中心通過3小時巡回審判,不僅化解正在一審的案件,還同步解決了處于仲裁和二審階段的關聯糾紛,實現“一案解三結”。

三、突出源頭防范,預測預警有章法。堅持關口前移,讓預防走在問題前。健全完善十項矛盾糾紛排查發現機制,動態更新矛盾風險清單,用好轉送交辦單和風險預警函,推動矛盾風險納入管控、閉環銷號。聚焦難發現易激化的隱性矛盾加強創新探索,建立風險識別數據庫,精準篩查風險隱患,實現一案一碼、分類流轉、全程督辦。

平臺共建功能集成

提升縣級綜治中心實戰質效

宜昌枝江市

近年來,宜昌枝江市綜治中心突出資源整合、功能集成、機制優化,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一、集聚服務規范場所設置。市委書記先后6次召開專題辦公會,研究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圍繞人事集聚、方便群眾,一體整合信訪接待、矛盾調處等12個分散運行的中心;圍繞布局優化、銜接順暢,因地制宜設置引導受理、多元化解等5大功能分區;圍繞功能拓展、服務集成,推出調解、仲裁、信訪、訴訟、法律監督等10種“組合式套餐服務”。

二、集結力量規范部門入駐。實行“1+6+N”人員進駐模式,政法委牽頭,整合公安、法院、檢察、司法行政、信訪、人社等六部門45人集中常駐,其他市直部門、群團組織輪流入駐、隨叫隨駐。組建12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和60人的“調解專家人才庫”,選聘24名專職調解員進駐,20名律師輪流值班,調動心理援助協會、法學會等組織入駐,參與糾紛化解。

三、集約管理規范運行機制。成立專門運行機構,對矛盾糾紛實行前臺全量受理、精準分辦,后臺法治化解、系統攻堅,運用“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訴前調解+心理疏導”“線下調解+線上服務”“訴訟立案+速裁快審”等方式,推動糾紛實質性化解。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8742件,預警風險3495起。

四、集中調度規范督辦落實。建立“日排查處置、周研判會商、月督辦調度”機制,實行糾紛分級調處、限時辦結。一般糾紛“村級調”,說公道話、解心頭結,力爭當日化解;復雜矛盾“鎮級辦”,研判病灶、對癥下藥,在一個月內化解;重大事項“縣級統”,縣級領導包案,在三個月內化解。對重大糾紛,提請宜昌市綜治中心統籌推進化解。

五、集合情報規范信息建設。用實用活13個信息化平臺資源,打造覆蓋市鎮村三級的智慧情報中樞,為綜合研判、趨勢分析、指揮調度、應急處置提供數字支撐。市級通過智慧信訪、情指行、12345等平臺搜集情報、分流轉辦,鎮級運用政法專網、綜治視聯線上研判、報告風險,村級依據綜治網格管理平臺指令上門工作、采集信息,運用“雪亮工程”實時巡查,做到風險全視可感知。

整合資源一站解紛

打造人民滿意的綜治中心

荊州石首市

近年來,石首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2024年矛盾糾紛調處率達到99.6%;信訪事項辦結率達到100%。

一、立足高標準建設解紛陣地。堅持高位推動市委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列為第一議題,市委常委會先后4次專題研究,及時解決人、財、物保障問題。堅持便民實用,建成總面積23000平米、建筑面積6000平米的綜治中心。2023年5月建成運行后,對標對表抓規范、抓提升,不斷優化功能布局,全方位滿足群眾辦事需求。

二、立足全口徑整合解紛資源。實行部門集中辦公,加強統籌抓運轉,構建市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主抓、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將肩負平安穩定職能的黨委政法委、社工部、信訪局、司法局整體集中到綜治中心辦公。解紛資源應駐進駐,聚焦易發多發矛盾領域,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做到“四個整體進駐”;檢察服務中心、人社、應急、婦聯、法學會等12家單位做到選人常駐;其他單位視情派人輪駐。強化黨建引領賦能,中心成立聯合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治理提能增效,對32名派駐人員實行“三統一兩激勵”。“網格啄木鳥”平臺,周德照、李新紅金牌調解室、劉克香“禁毒工作室”等一批解紛品牌深受群眾好評。

三、立足一站式提升解紛質效。按照法治化“路線圖”和解紛流程,實行“日分析、周研判、月調度”機制,搭建穩情、警情、社情、民情、輿情等“五情”研判平臺,打通110、12345市長熱線等平臺共享,中心日均處理情報信息100余條。制定“石首市綜治中心信訪和矛盾糾紛受理調處運行流程圖”,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一站式”全量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6個部門橫向打通、15個鄉鎮、192個村級中心縱向聯動,真正做到綜治中心程序性推進,確保實質性化解。中心運行以來,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960起。對于各類矛盾糾紛實行“一案一碼”,全面研、精準交、高效辦、重點督、限期結、綜合評,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平安石首建設質效不斷提升。

最多跑一地多元解心結

鄂州市鄂城區

鄂城區深入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矛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一體化服務、全鏈條解決”,讓群眾“最多跑一地、多元解心結”。2024年,區綜治中心累計接待群眾1.6萬余人次,受理矛盾糾紛1.38萬件,98%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一、規范化場所建設:群眾“只進一門”。

堅持高位推動,區委區政府統籌推進“多中心”集成“一中心”,在場所、人員、經費上給予充分保障,打造矛盾糾紛化解“樞紐站”。堅持資源整合,整合政法委、信訪、司法、法院、檢察等部門職能,組建交通事故、家事糾紛、勞動仲裁、物業管理4個專業調解組織常態化入駐中心,實現“一地辦多事”。堅持方便群眾,科學劃分接待登記、糾紛調解、訴訟服務、指揮調度4大功能區,設置16個窗口,配套心理咨詢室、群訪聽證室、速裁法庭等設施,提供“一站式”服務。

二、實戰化平臺運行:矛盾“主動治理”。

建立“受理—研判—流轉—督辦—反饋”全閉環機制,注重信息早發現,線上融合陽光信訪平臺、城市留言板等12類數據源,線下整合網格員巡查、領導干部接訪等信息,織密信息網。注重研辦早處置,一般矛盾村(社區)前端化解,較大矛盾鎮街與部門聯動解決,重大矛盾糾紛區級統籌處置,對多輪調解仍未解決的事項,依法導入訴訟程序。注重跟蹤早落實,及時向當事人反饋進度、釋法明理、救助幫扶,2024年累計實施危機干預3起、訴前疏導32批62人次,發放救助金331.2萬元。

三、長效化機制支撐:綜治“協同聯動”。

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整合法律援助、行業調處等17項服務,聯動鎮街綜治中心、村(社區)綜治工作站,擦亮“581”調解品牌。2024年化解糾紛4906件,調解有效率提高6.05%,法院立案數下降20%。建立矛盾風險包保化解機制。對較大、重大矛盾糾紛落實“六個一”領導包保機制,實行“一事一人一專班一方案”,133件突出矛盾風險全部化解。建立“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依托綜治網格平臺和12345熱線,構建村(社區)和群眾吹哨發起、職能部門報到響應的工作機制,全年響應群眾訴求707次,辦結率100%,滿意率98.5%。

著力打造“三個主陣地”

把“中心”建到群眾“心中”

咸寧市咸安區

咸安區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讓群眾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把綜治中心建成老百姓的全民“客戶端”、全能“呼叫器”,確保群眾抬頭看得見、一眼認得出、一步邁得進、一地能解決。

一、突出實戰,打造“一體共享”主陣地。強化部門入駐、力量集中、功能融合,打造多方資源共享平臺。多中心合一。有效整合6個中心及7個仲裁委,引入第三方社會力量進駐,形成了“1+6+7+N”的集約化實戰平臺。多部門進駐。整合19個職能部門94名專業人員進駐,采取日碰頭、周研判、月小結方式,組織進駐人員一體作戰,合力解紛。多平臺聯通。聯通綜治網格化平臺、公安警綜平臺、政務服務平臺,對非警務糾紛進行分流處置、全程跟蹤。

二、多元聯動,打造“一站解紛”主陣地。堅持三調聯動、協同發力,實現一站解紛。做優人民調解。集中進駐9個專調委和6個品牌調解室,配備30余名專職調解員、律師、法官等,全方位幫助來訪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做實行政調解。設置行政復議聽證室,組建調解專家庫,落實每周政法單位聯席會議機制,推進訪調、訴調、警調“三調對接”。做強司法調解。對未調解成功的案件,及時開庭審理;對調解成功糾紛出具法律文書,把非訴訟解紛機制挺在前面。2024年,共辦理調解案件2266件。

三、閉環管理,打造“一鍵指揮”主陣地。以機制建設為保障,建立高效運轉、協同處置的指揮調度體系。規范受理窗口。設立綜合受理窗口,對群眾訴求事項進行全量收集,統一登記、分類受理。健全處置流程。建立首問負責、協作配合、請示報告等制度,通過“三單一函”形式,打造“匯研交辦督結評”全流程解紛閉環。注重跟蹤回訪。落實結案評價機制,每月隨機回訪30名當事人,對“基本滿意”及以下的,督促責任部門加強跟蹤管理,監督協議履行,做到案結事了。2024年,區綜治中心分流交辦矛盾糾紛辦結率達96.8%。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