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三色分級”解紛、“四單機制”處置與“花婆說法”調解三大品牌,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有效預防和高效化解矛盾糾紛,助力一方平安。
龍象社區綜治中心與相關人員調解現場。
“三色分級”:社會矛盾化解的智能預警體系
在蒲廟鎮廣良村石廣坡農村風貌改造項目中,包工頭黃某某與勞務公司因項目款項問題產生糾紛。村委會多次組織調解,但雙方未能達成協議,黃某某采取極端行為脅迫勞務公司結算項目款項。邕寧區綜治中心接報后,運用“三色分級”工作法,將其標記為“橙色”等級。蒲廟鎮黨委書記迅速組建專班,經5小時調解,促成雙方達成支付協議,勞務公司先撥付90%工程款,余款待驗收后支付。
邕寧區將矛盾糾紛依輕重緩急分為紅、橙、綠三色等級。“紅色”代表重大尖銳矛盾,由領導包案化解;“橙色”針對疑難復雜問題,由鎮級主要領導負責;“綠色”則是簡單易解矛盾,由村(社區)支書牽頭處理。同時,邕寧區注重分層回訪,,增強“三色分級”解紛“滿意度”,做實矛盾糾紛調解“后半篇文章”。全國模范調解員孫登歐領銜成立調解專家庫,為復雜矛盾“會診”。中心還創新“四個一”(一日一報告、一周一分析、一月一研判、一事一策)工作法,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2024年,邕寧區共排查矛盾糾紛613件,調解成功率達97.23%。
“四單機制”:基層訴求處置的全鏈響應閉環
4月15日,梁女士通過“億社區”反映小區電動車停放隱患問題。邕寧區龍象社區綜治中心迅速派單,網格員及時處理并督促物業加強管理。“買個菜的時間事情就解決了,龍象社區的辦事效率就是高!”梁女士滿意地說。
邕寧區綜治中心創新“四單機制”,群眾通過“億社區”小程序“點單”,中心精準“派單”,網格員高效“接單”,群眾常態化“評單”。“四單機制”實現居民點單便捷化、中心派單精準化、網格員接單高效化、群眾評單常態化,推動問題早發現、早化解。
2024年以來,邕寧區綜治中心處置綜合治理事件458件,解決入學、就醫等民生問題42個,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人數從152人增至183人,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零跑腿、治理無盲區”的現代化治理目標。
“花婆說法”:傳統與法治融合的文化治理樣本
在邕寧,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從前有一位樂善好施的賣粥阿婆,常施舍一碗熱粥給路人。很多人喝過阿婆的粥后,不僅能夠消除疲勞、祛病健身,還能沾上福氣、百業興旺。人們因其頭上戴花而尊稱她為“花婆”。邕寧區將非遺文化與法治教育相結合,積極推動新興社區打造“花婆說法”調解品牌,組織人大代表、“三官一員”組成“花婆評理團”,開展矛盾糾紛隱患排查調處化解工作,推動各類矛盾糾紛有人管、管到位。
蒲廟花婆傳承人張月珍在新興法治廣場進行“花婆說法”。
2月20日,濱江陽光水岸小區居民黃女士因對門鄰居安裝大門問題與其產生矛盾糾紛。“花婆評理團”成員協同民警、物業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協商,找準癥結、分頭講理、耐心勸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口頭調解協議:對門業主同意按照開發商的設計安裝大門,物業工作人員負責跟進施工。經過兩天的施工,大門安裝完成,雙方滿意,矛盾化解。
2024年以來,“花婆評理團”化解矛盾糾紛25件。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