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與重慶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揭牌成立“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法治研究中心”,雙方還發布了2025年度深化合作行動計劃。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利,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出席有關活動。
活動中,舒立春在重慶大學校史館詳細介紹了學校發展歷程和深厚文化底蘊。他表示,重慶大學將深化與重慶法院的戰略合作,共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更好服務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李永利介紹了重慶法院深化改革和創新數字化應用建設新進展。與會人員參觀了重慶法院5G“車載便民法庭”,觀摩了“全渝數智法院TV版”功能演示,并通過5G“車載便民法庭”觀看了在重慶大學B區模擬法庭現場舉行的庭審直播。隨后,雙方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愿景,以實踐需求為導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相融合,共同為法治重慶建設貢獻力量。
當天,李永利與舒立春共同為“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法治研究中心”揭牌。該中心將加強環境資源審判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提供理論支撐、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提升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水平,讓更多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成果惠及于民。
舒立春指出,雙方要聚焦法治創新平臺、理論實務研究、法治人才培養、法治宣傳教育等,進一步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努力培養更多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高素質法治人才;進一步圍繞司法改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產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和合作深度,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法治文化傳播等方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李永利指出,此次深化合作既是“雙向奔赴”,更是“強強聯合”。他對未來合作提出三點愿景:要共創協同育人機制,創新“法官-教授”雙導師制與“雙師同堂”教學模式,青年法官與重大師生結對研習,推動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要共建產學研用平臺,高水平共建“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法治研究中心”等平臺,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并依托5G“車載便民法庭”深入開展“庭審進校園”,深化資源共享;要共譜法治協同新篇章,聯合重大計算機、大數據等學院賦能全渝數智法院建設,協同破解超大城市治理與環境資源審判等方面難題,更好服務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海龍,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饒勁松,以及雙方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