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系著民生疾苦,一頭牽著司法溫情”,生動詮釋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內涵。對檢察機關而言,推進此項工作是改善民生、健全社保體系關鍵,也是連接黨心民心的橋梁,傳遞司法溫度力量,給困境群眾以溫暖希望。
貴州省銅仁市人民檢察院主動作為,成立重特大案件司法救助工作站,針對生活或居住在省外的救助對象,創新“檢察救助+N”模式分類精準施策,為因案生活陷入困境的受害人及家屬提供司法救助金、心理疏導、社會幫扶等。
近3年來,銅仁市檢察機關累計辦理司法救助案件989件,發放救助資金789.28萬元,其中跨省救助案件15件,發放救助金24.2萬元。
圖為兩地檢察院簽訂《跨區域司法救助協作意見》。
助力困境孩子“向陽生”
“請放心,這筆救助金我一定全部用在兩個孩子讀書上,就算再難,也要讓孩子學有所成。”面對松桃自治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楊某感激地承諾。
去年3月,廣東省陽山縣一起突發刑案打破了楊某一家平靜的生活,楊某是銅仁市松桃人,在陽山縣務工,妻子罹難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雙重困境,楊某既要面對犯罪嫌疑人無賠償能力的司法現實,又要獨自撫育8歲兒子、4歲女子,贍養患有腦梗的父親和多病的母親。
該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后,陽山縣人民檢察院立即與松桃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取得聯系,并迅速成立聯合救助工作組。隨后,陽山縣人民檢察院派員赴松桃自治縣共同開展調查核實工作,走訪當地政府、村委會及被害人家庭,調取低保記錄、醫療單據等。經過松桃自治縣人民檢察院與村委會、民政、教育等部門積極磋商,多元化開展聯合救助,原本需要月余的跨省核驗在一周內完成閉環。
當月,松桃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趕赴楊某家中,告知其5萬元司法救助金已打入其賬戶。楊某顫抖著在《司法救助金使用承諾書》上簽字時,檢察官特意指著條款解釋:“這筆錢要專門用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我們和村委會定期會來監督的。”
這次跨省救助并未止步于個案,兩地檢察院積極總結協作經驗,正式簽訂了《跨區域司法救助協作意見》。
其實,這樣溫暖的救助故事并非個例。2022年,家住萬山的楊某某被人故意傷害死亡,其妻子鄒某患有精神疾病喪失監護能力,年僅7歲的女兒小英(化名)被迫跟隨年邁的外公在廣東省普寧市生活。外公無穩定收入,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小英的生活、教育及心理健康面臨嚴峻挑戰。
萬山區人民檢察院在依法嚴懲犯罪的同時,主動對接了普寧市人民檢察院,兩地檢察機關通過線上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等方式,為小英制定“經濟救助+心理疏導+長效幫扶”的一體化救助方案。
兩地檢察機關共同向小英發放司法救助金2萬元,用于保障其基本生活及學業所需。同時,萬山區人民檢察院還協調當地民政部門將其納入低保范圍,教育部門減免其學雜費。并委托專業心理咨詢師開展定期心理疏導,并聯合婦聯、團委為其安排“愛心媽媽”結對幫扶,幫助孩子重建生活信心。
為確保小英得到有效監護,兩地檢察機關聯合社區、婦聯對其外公進行家庭監護能力評估,協助完善監護協議,并協調屬地村委會定期走訪,動態跟蹤其家庭生活狀況。同時,與小英所在學校簽訂幫扶協議,為其提供課后輔導、興趣培養等資源,設立專項助學基金,保障其完成學業至成年。
在銅仁市檢察機關的不懈努力下,像楊某子女、小英這樣身處困境的孩子,在跨省司法救助的溫暖關懷下,向著陽光茁壯成長。
圖為走訪群眾。
司法溫情守護“夕陽紅”
“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娘倆的生活慢慢地好起來了,相關部門每個月都會把錢打在我的存折上。”龍某對上門進行回訪的碧江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連聲感謝。
6年前,唐某、張某在銅仁市碧江區龍都酒店門口二人因債務問題發生口角并抓打,在抓打過程中,被告人唐某用刀將被害人張某胸部、腹部刺傷,致使張某胸部、腹部損傷的程度分別屬于重傷二級、輕傷二級,傷殘程度屬于一級。
碧江區人民法院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判決被告人唐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且賠償被害人張某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88萬余元,經碧江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查實,唐某家中無可執行的財產。
張某的戶籍所在地系湖南省鳳凰縣阿拉營鎮安井村9組。
碧江區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案情后,辦案檢察官前往湖南張某家以及當地鎮村部門進行了走訪,了解到張某70多歲的母親龍某系視力殘疾人,是當地建檔立卡戶,老伴在多年前已去世。案發前,家里全靠兒子張某打零工維持生計。案發后,張某在醫院治療花費40余萬元,現張某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只能臥床在家,靠藥物勉強維持生命,由母親照顧其日常生活。
碧江區人民檢察院及時為龍某送去國家司法救助金3萬元,讓母子倆切實感受到司法溫暖。
同樣,2023年國慶節前夕,思南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當地婦聯對救助對象任某進行回訪,面對檢察官,年近60歲的任某眼含感激之情,與之前恍惚困頓的神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情始于思南縣人民檢察院收到的一封來自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人民檢察院的司法救助委托調查函。任某系思南人,她與丈夫劉某在一直在肇慶市高要區務工,劉某因一起故意傷害案身亡。
收到委托函后,思南縣人民檢察院立即上門走訪、實地調查任某的家庭狀況。任某一家系脫貧戶,任某身體和勞動能力均很微弱,其丈夫的亡故讓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在痛失親人和經濟支柱的雙重打擊下,任某與兒子也相繼患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頓。
隨即,思南縣人民檢察院與高要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向任某發放救助金,并向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移送了社會救助線索,與其戶籍所在地鎮、村溝通,將其作為重點關注對象,防止其因案返貧,輸送多方救助資源。
在跨省司法溫情的守護下,像龍某、任某這樣老人,在暮年之際感受到了司法的溫暖。
圖為開展上門聽證。
讓困境家庭重拾希望
“真的太感謝檢察官了,你們主動上門幫忙,讓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看到了曙光。”汪某雙眼閃爍著淚花,緊緊握住石阡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手不停地致謝。
兩年前,石阡縣人民檢察院收到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檢察院的司法救助協查函。家住石阡縣的陳某,在佛山務工期間不幸遇害,留下妻子汪某獨自撫養兩名未成年子女,還要照顧長期患病的兩位老人。子女教育費、老人醫療費壓得汪某幾乎喘不過氣來。
石阡縣人民檢察院迅速反應,啟動“云+實地”雙軌核查機制,檢察官驅車數十公里深入山區。在汪某家里,檢察官看到許多張醫院繳費單,了解到汪某的女兒還因交不起校服費被同學嘲笑。同時,當地村委已連續3個月為這個家庭發放臨時救助金。
石阡縣人民檢察院隨即舉行聽證,經過聽證員認真審閱證據材料,聽證代表提出建議啟動最高標準救助,同時聯動民政部門解決后顧之憂。
佛山市人民檢察院、石阡縣人民檢察院依據《關于建立司法救助協作機制的意見》,決定聯合向汪某發放8.6萬元司法救助金,并同步協調當地民政部門將汪某一家納入低保,教育部門免除子女學雜費,衛健部門開通慢性病綠色通道。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汪某的長女小雨(化名)得到佛山市某公益組織的助學承諾,衛健部門也對其次子小鵬(化名)進行專業心理疏導,幫助他走出陰霾。
無獨有偶,家住重慶市江津區賈嗣鎮的被害人小紅(化名)的親屬在收到來自德江縣人民檢察院的司法救助決定書后,不禁滿眼熱淚。
事情的起因是,犯罪嫌疑人安某通過網絡交友軟件認識了小紅,在聊天中發現小紅不想讀書后,兩人約定一起離開重慶。安某將小紅帶到德江縣,開始同居生活。隨后,公安機關以安某涉嫌強奸罪對其提請批準逮捕。
德江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此案時發現,該案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且小紅系未成年人,遂第一時間主動聯系小紅的親屬,告知了國家司法救助相關政策,在辦案人員的悉心指引下,小紅的母親余某隨即向德江縣人民檢察院提出了司法救助申請。
德江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趕往重慶市江津區賈嗣鎮,走訪了其居住的村委會、民政局、公安局等單位。了解到小紅的父母雙方在家務農,兩個孩子在讀初中,生活情況較為艱難。
隨后,德江縣人民檢察院經過分析研判,為余某一家提供司法救助金3萬元,幫助其渡過難關,并囑咐余某要為家庭長遠計劃做好生產生活。
最終,在銅仁檢察機關的主動作為下,讓身處困境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向著未來勇敢前行。
圖為發放救助金。
檢察溫情暖人心田
兩年前,玉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一起司法救助案件時,發現救助對象吳某戶籍所在地為湖南省新晃自治縣。該院迅速與新晃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取得聯系,經過兩地檢察機關友好協商,決定攜手開展聯合司法救助。
通過深入走訪核實得知,吳某在一起刑事案件中不幸離世,留下了年邁且疾病纏身的父母以及一位尚在讀書的未成年兒子。吳某的父親以務農為生,母親因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兒子則在新晃縣職業中學求學。而被告人伍某毫無賠償能力,致使被害人家屬未獲得任何賠償,家庭陷入了經濟與精神的雙重困境。
在兩地檢察機關的積極協作下,一筆6萬元的救助金及時發放到了吳某家屬手中。在救助金發放儀式上,救助申請人吳某某滿含熱淚,激動地說道:“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感謝各位檢察官,是你們的勸慰和幫助,讓我漸漸走出了喪子之痛,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去年11月,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人民檢察院與思南縣人民檢察院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江門市江海區銅仁市思南縣兩地司法救助跨區域協作的意見》,開啟了兩地司法救助協作的新篇章。此后,兩地檢察院的相關負責人專程回訪正在進行康復治療的思南縣救助對象張某。
據了解,張某因遭受故意傷害,頭部重傷,生活無法自理。此前,江海區人民檢察院已對張某實施了救助。此次江海區人民檢察院到思南縣開展回訪,不僅悉心詢問了張某的身體恢復情況和家庭經濟狀況,鼓勵他保持積極心態、勇敢面對困難,更旨在凝聚兩地檢察機關的力量,推動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盡快落實張某的殘疾評定和特困人員認定等工作,切實解決他在后續康復過程中面臨的實際難題。
每一次的救助與回訪,都傳遞檢察機關的溫度,讓被害人以及其家屬感受到溫暖與希望,彰顯了司法為民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