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近年來,貴州公安機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耕“八大警務”,健全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以“昆侖”專項行動為重要抓手,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犯罪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全力守護綠水青山,助推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圖為安順市黃果樹瀑布景區。
雷霆之勢,筑牢生態法治屏障
貴州公安機關以“昆侖”行動為主線,針對不同領域生態犯罪精準施策,持續開展“利劍2021-2025”專項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部署開展打擊盜采礦產資源和“洗洞”“洗坡”盜采金礦等專項行動,共偵破涉生態環境刑事案件5800余起,有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圖為貴定縣公安局民警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增殖放流。
長江十年禁漁是生態保護重中之重。貴州公安機關深化“平安長江”專項行動,強力推進禁漁工作。
2023年5月,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巡查民警抓獲非法電魚嫌疑人邰某,由此深挖出一個橫跨劍河、臺江、施秉三縣的非法捕撈、收購、販賣、運輸、銷售犯罪網絡,成功打掉4個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60名,查獲并放生野生魚238公斤。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刑事案件發案數持續下降,禁漁成效持續顯現。
圖為凱里市公安局民警對查獲收繳的野生鳥進行放生。
野生動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資源。
水城區森林公安局在偵辦系列盜竊案中,通過深挖擴線,成功打掉一個長期盜挖、收購、銷售珍稀古樹的犯罪團伙。經查,2021年3月以來,以黃某某為首的團伙多次流竄水城區楊梅鄉、新街鄉及鐘山區金盆鄉等地山林,大肆盜挖百年樹齡的野生杜鵑古樹,并通過網絡直播銷贓。警方查明該團伙還以7.5萬元非法收購陳某某盜挖培植的7株同類古樹盆景。經過公安機關周密部署,固定犯罪證據,一舉將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數抓獲并依法移送起訴。該案的成功偵辦有力打擊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涉案人員均已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圖為金沙縣公安局民警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執法檢查。
近年來,貴州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等犯罪活動,有效保護珍貴瀕危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筑牢多彩貴州生態安全屏障。
機制創新,構建生態警務新格局
貴州公安著力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將生態警務與預防警務深度融合,打造“生態警長+網格員+護林員+公益組織”的生態守護聯盟,推動生態保護由單打獨斗轉向協同作戰,形成“全省一盤棋、全域一張網”的工作格局,實現全省涉生態環境刑事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2023年,貴州省公安廳制定實施《奮力推進貴州公安環食藥偵工作現代化22條措施》,從強化忠誠警魂、建立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等四個方面建立“1341”工作體系。2024年又出臺《貴州省公安機關加強生態環境法治保護十條措施》,明確各警種在打擊犯罪、規范執法等方面的職責任務。
圖為黔西南公安民警打撈清理地籠網。
黔西南州公安機關創新建立“大生態警務”161模式:構建一個覆蓋全州的生態警力保障體系;開展“綠水”“護林”“凈土”“治氣”“食安”“藥安”6項行動;建立一套州、縣市(新區)、鄉鎮三級聯動的生態警務社會聯動機制。
在萬峰湖綜合治理中,公安機關在漁港碼頭設立州公安局生態環境安全保護支隊、水上派出所及水上游動警務室,形成“水上巡、岸上查、碼頭堵、蹲點控”立體防控網。在持續整治下,萬峰湖(貴州段)水環境顯著改善,獲評貴州省美麗幸福河湖。
圖為2024年4月17日至19日,銅仁市沿河縣公安局與重慶市彭水縣、酉陽縣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巡航活動。
在打擊協作方面,貴州公安機關與長江流域公安機關聯合簽署《長江經濟帶公安機關進一步深化江地警務協作協議》《長江上游警務數據資源共享合作協議》,與云南公安機關簽訂《滇黔公安機關打擊環食藥知森領域犯罪警務戰略框架協議》,推動打擊犯罪工作協同化、效能最大化。
科技賦能,智慧守護綠水青山
貴州公安立足山地特點,積極探索無人機等新技術在生態保護中的應用。畢節、六盤水、黔東南等地利用無人機開展林區巡邏、水域巡查,構筑空地一體防護網。
圖為2025年5月26日,岑鞏縣公安局民警在轄區下溪水庫使用無人機開展水域巡查。
為保障飲用水源地安全,威寧自治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聯合雙龍派出所運用無人機巡查楊灣橋水庫,快速定位非法捕撈、違規垂釣等異常動態,精準引導地面執法人員處置,大幅提升執法效率。
圖為威寧縣公安局民警嚴打整治非法捕撈魚產品行為。
同時,公安機關協同有關部門,加強重點河段、部位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技防建設。在烏江、赤水河等長江上游重要支流沿線設置“平安黔哨”視頻防控點,公安機關預警、預防和打擊涉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能力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涉貴州境內長江流域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案件逐年下降。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居長江流域之首,珍稀魚類種群由29種增至49種,胭脂魚等國家級保護動物重現貴州水域。
圖為仁懷市公安局民警和義務巡邏隊員聯合開展巡邏。
貴州公安還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搭建“貴警110”“貴警智腦”等平臺,為防范打擊涉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精準賦能,著力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生態警務體系。
今年2月,凱里市公安機關在偵辦一起非法采礦案件時,通過“貴警110”系統一鍵發起協同,尋求數據實時支撐,通過一表通審完成查控手續辦理,在相關警種聯動下,僅用10分鐘便鎖定了4名嫌疑人的活動軌跡,最終成功實施布控抓捕。
全民共治,構筑生態安全防線
今年6月10日,甕安縣公安局環食藥部門聯合漁政、生態環境等單位開展長江禁漁聯合執法行動,采取“全維巡控+精準打擊+全民護河”模式,全力守護烏江流域生態環境。執法中,民警與漁政人員化身“普法宣傳員”,向沿岸群眾宣講禁漁政策及非法捕撈的法律后果。對情節輕微的違規行為,推行“批評教育+護河志愿”柔性執法,引導當事人參與河道清理、巡河值守等公益服務,實現執法效果與教育效果雙贏。
圖為2025年6月11日,甕安縣公安局環食藥部門聯合漁政、生態環境等單位開展長江禁漁聯合執法行動。
近年來,貴州公安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連續兩年開展“8·15”全國生態日主題宣傳,提請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打擊生態環境犯罪新聞發布會,發布典型案例4批次27起。聯合相關部門舉行“貴州省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成果展”,通報工作情況,發布典型案例,形成強大震懾。通過制作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公益宣傳片等,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共筑全民生態保護防線。
圖為2024年8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貴州省公安機關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新聞發布會。
一組組打防數據、一項項創新機制、一件件典型案例,清晰勾勒出貴州公安以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足跡。
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的期許,就是公安機關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的方向。貴州公安機關將緊扣“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定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有力的法治行動,持續向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亮劍,奮力筑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黔山秀水,為繪就美麗中國貴州畫卷貢獻堅實的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