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陜西法院緊扣公正與效率持續發力 公平正義百姓看得見摸得著
時間:2025-05-22 15:55來源:法治日報、陜西高院責任編輯: 李鴿

“這錢真給我要回來了?”今年4月8日,在陜西省商南縣人民法院湘河人民法庭,75歲的王大爺攥著剛拿到手的1萬元押金,將信將疑。

幾年前,王大爺與鄰省的張某達成加工道木約定,按照要求支付了1萬元押金。之后,張某既沒有履行加工義務,也遲遲不肯退還押金,沒了音信。這得益于《陜豫鄂三地邊界人民法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湘河法庭啟動跨域協作機制,才有了開頭一幕。

近年來,陜西法院緊扣“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在守護民生福祉、優化營商環境、筑牢生態屏障、深化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化解等方面持續發力,讓法律的公平正義變成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溫度。

護航平安建設


如何守護安全,是關乎群眾幸福感的重要基石與堅實保障。

700余名老年群眾,被不法分子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等名義騙取5000余萬元,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把案件追贓挽損作為重中之重,經多方努力,于2023年4月將5000余萬元全部追回,守住了老年人的養老錢。

聚焦守護群眾“錢袋子安全”,2024年陜西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案件3444件,幫助群眾追回損失3518萬元;聚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審結制售“假藥丸”等食藥犯罪案件64件,向27名被告人發出從業禁止令;聚焦守護群眾“出行安全”,審結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等犯罪案件6462件。

2024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審結一審刑事案件2.4萬件,判處罪犯3.43萬人。

在嚴懲危害安全犯罪的同時,陜西法院嚴防各類安全風險隱患。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省住建廳等部門建立房屋預售資金監管體系,推進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讓群眾住得放心、住得安全;試點“金融不良債權核銷預查證明”制度,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

主動融入國家治理、社會治理,把矛盾糾紛消弭在源頭、化解在基層,陜西法院一直在探索,并且在強化黨的領導、筑牢源頭防控、構建多元共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具體來看,積極構建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聯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先后與25家省級單位出臺27份聯動機制文件;發揮人民法庭“橋頭堡”作用,331個訴訟服務團隊入駐各級綜治中心,積極開展巡回審判、普法宣傳等活動,增強基層干部群眾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

“陜西法院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亮度、有溫度的‘陜西答卷’。”陜西省人大代表崔安慶評價道。

服務高質量發展


望著園區內停放整齊的貨車不能上路,某彩鋼企業負責人“望車興嘆”。

原來,因彩鋼鋼構的特殊結構,相關部門依法禁止運輸彩鋼鋼構的車輛在城區部分道路上通行。企業負責人將物流運輸遇到的困難告知走訪企業的漢中市城固縣人民法院法官。法官經走訪調研,最終與相關部門合力提出“規范運輸車輛,固定駕駛人員,確定運輸路線”的整改意見,解決了該企業的現實難題。

“這個事情關系公司的經營銷售,法院真是幫了我們天大的忙呀。”彩鋼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說。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陜西法院在立足審判職能,找準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切入點上持續發力。

制定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會同省國資委、省工商聯分別召開省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座談會,依法保護各類主體合法權益,以“硬舉措”優化營商“軟環境”。

2024年,陜西法院審結一審涉企案件15.54萬件,依法快立、快執拖欠企業賬款案件35件,為相關企業追回欠款5.68億元,依法對3216家被執行企業經營性財產采取“活封活扣”措施,維護企業生產經營。

陜西法院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施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集中管轄,建立行政與司法協同保護體系,先后設立秦創原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國際商事巡回審判庭,落實技術調查官和懲罰性賠償制度等。其中,西安思安科技信息公司案成功入選2022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WAPI專利侵權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更離不開傳承。

陜西各級法院立足地方特色,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的聯動銜接,為文化遺產保護凝聚合力;探索建立集司法審判、普法教育、遺址保護、文化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司法保護基地,努力形成地方政府、文物文旅部門以及公檢法共同參與的歷史文化遺產多元保護格局。目前,全省法院已建立19個涉歷史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

筑牢司法屏障


“這是我們收到的最好新年禮物。”在西安市未央區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一站式”服務中心,甲某等農民工拿著勞務費領款單,向入駐中心的未央區人民法院法官豎起大拇指。

如此高效化解欠薪糾紛,得益于未央區法院構建的“收、保、調、確、執”“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案件辦理中,未央法院法官運用該機制與人民調解員、勞動監察大隊等高效協同、共同發力,成功幫助12名農民工順利拿到4萬元勞務費。

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應。

2024年以來,陜西法院不斷加強民生權益司法保護,始終把“如我在訴”作為辦案自覺,審結教育、醫療、勞動、就業、住房等民生案件9.49萬件,幫助1.43萬名農民工追回9.18億元血汗錢。

執行攻堅是兌現勝訴權益的“最后一公里”。陜西法院開展“陜亮執行2025”專項行動,集中對涉民生、涉拖欠企業債務、涉小標的等執行案件專項攻堅。專項執行行動首日,陜西各級法院2409名執行干警奔赴各地執行現場,凍結案款4.25億元,查封房產421套,查封土地13.84萬平方米,查封設備181臺/套,騰退房產99套,騰退土地面積4.70萬平方米,拘留拘傳505人,對849人采取限制消費和失信懲戒措施。

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方面,陜西法院全面推行“四令一書”制度,2024年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家庭教育指導令等8214份。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隔代探望權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為特殊群體撐起司法保護傘。

公平正義不僅要“看得見”,更要“聽得懂”。陜西法院1045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每年春、秋開學季都會走進校園,為孩子們帶去法治公開課,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觀念。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陜西法院將統籌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矛盾預防化解和做實定分止爭,加大民生權益司法保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陜西高院黨組書記、院長韓德洋表示。(記者孫立昊洋馬金順通訊員張雅芝)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