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池,作為馬錫五審判方式的誕生地,以及20世紀40年代追求婚姻自主典范“劉巧兒”藝術原型封芝琴的故里,一直以來在司法審判領域不斷探索與創新。2016年,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人民法院被確定為全國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通過深入挖掘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潛能,探索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家事審判“華池模式”。
下好訴前調解先手棋
2023年,華池法院和縣婦聯聯合成立了“巾幗工作室”,為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法律咨詢、訴訟指引、糾紛調解、釋法答疑、普法宣傳等服務。調解員在家事法官指導下對婚姻家庭類案件開展訴前調解,避免矛盾激化升級。邀請雙方當事人走進圓桌法庭,“你講你的理,我訴我的苦”,打開窗子說亮話,把問題擺到桌面上,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庭前。從成立至今,“巾幗工作室”共受理案件478件,調解成功率達到76.9%。
打贏訴中調解關鍵仗
在家事審判中,華池法院堅持審判“溫情”和程序“剛性”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了具有隴東地域特色的新時代馬錫五巧斷家務審判工作模式。通過確立“家和萬事興”的思想,形成調和與調離兩種理念,建立“巾幗工作室+圓桌法庭+家事調解室”三大陣地,提供心理疏導、冷靜宣泄、警示教育、兒童保護四類服務,踐行近親屬參與、職能部門介入、背對背調解、庭前調解、案后回訪五種方法,有效化解家事矛盾。今年截至目前,家事審判團隊受理案件100件,已結93件,調撤率達到93.54%。
此外,華池法院還成立了張海燕法官工作室,不斷開拓馬錫五審判方式在新時代的實踐與應用。通過巡回辦案、現場開庭、就地調解等方式,形成了鄉村負責人、人大代表、婦聯專干、家事調解員、心理疏導師、鄰里戶族積極參與調解的工作格局。一系列解決家庭內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如庭前調解、借助外力、背對背調解、冷靜反思、情理感化、教育批評、心靈撫慰、案后回訪、司法干預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巧用案后答疑連環招
在案后答疑方面,華池法院堅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辦理案件。通過為當事人判后答疑并繼續調解,真正幫助當事人解決實際問題,從法律上正確把握和對待裁判結果。既化解“法結”又解開“心結”,雙管齊下推進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局面。
以“劉巧兒”案為代表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承載著新中國紅色司法文化“一切為了人民、注重調查研究、就地化解糾紛、追求案結事了、傾聽群眾感受”的精神內核,這與“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現代司法理念高度一致。華池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馬錫五審判方式,以“如我在訴”的情懷,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通過不斷努力,華池法院將為華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法院力量,努力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