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農業新質生產力躍升發展。近年來,甘肅全省法院主動把種業知識產權審判納入種業振興國家戰略和甘肅經濟創新發展大局中,積極發揮司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著力服務保障甘肅省種業振興發展。全省法院受理的種業知識產權案件數量總體保持平穩,種業侵權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先后有多件案例入選全國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相關做法被《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工作動態》刊發并轉發全國。
破解審執難題守護種業“源動力”
健全種業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體系。蘭州知識產權法庭跨區域管轄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案件,在統一種業知識產權案件裁判標準、優化種業科技創新法治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加強種業技術創新成果保護。推動完善玉米種子DNA指紋鑒定法,為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創新性認定雜交種的繁殖材料親本屬于商業機密,對于構建多元化育種成果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甘肅涉玉米植物新品種權案件成為甘肅知識產權審判的名片。
破解種業知識產權案件舉證難問題。妥善運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措施,充分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探索當事人舉證指導制度,加強訴訟指導和訴訟釋明。對故意侵權、幫助侵權、在訴訟過程中實施舉證妨礙、故意隱瞞侵權事實的行為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
規范證據采集行為。甘肅省法院與省司法廳、省公證協會聯合出臺《購物保全公證證據采信指引規范》,統一公證證據審查標準,提高救濟的及時性、便利性;依法適用調查令和證據出示令,強化律師依法調查取證,提高審判效率;積極探索第三方電子數據取證存證規則,制裁舉證妨礙行為,推動知識產權領域訴訟誠信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多元化技術事實查明機制。持續深化技術調查、技術咨詢、專家陪審和技術鑒定“四位一體”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建立甘肅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咨詢專家庫,與中國(甘肅)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簽訂《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合作備忘錄》,共享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家資源庫。
注重辦案效果打好種子“保衛戰”
加大種業侵權行為打擊力度。落實嚴格保護政策,對育種制種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依法打擊無證經營、轉借經營資質、制假售假等不法行為,有力保護農民的“錢袋子”和群眾的“菜籃子”。
加大對假冒侵權行為懲處力度。對源頭侵權、重復侵權、套牌侵權等依法加大賠償力度,努力彌補、挽回因侵權導致的市場損害。
積極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對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制種合同糾紛,依法適用簡易程序或小額訴訟程序高效審理。對涉種業知識產權疑難復雜或新類型案件認真研究、細致說理,作出指引性裁判。
堅持多元解紛。協調各方力量采取調解、協商、對話等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提升案件審判效率,節約農戶訴訟成本。
堅持關口前移。設立“種子法庭”“蘋果法庭”“薯草法庭”,以專業化審判模式有力維護農戶合法權益。
鍛造專業化隊伍。通過聯合知名高校舉辦知識產權專題培訓班,舉辦審判實務研討會等舉措,推動執法辦案質效提升。
強化銜接協調構建保護“大格局”
省法院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等五部門共同推動落實《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進ー步推進種業振興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省司法廳共同出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進ー步加強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包含種業在內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簽訂《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銜接聯動工作機制框架協議》,形成種業保護合力。天水市秦州區人民法院與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結對掛牌成立農業科技法庭,管轄植物保護等涉農案件。在張掖市設立種業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站,推進種業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聯合行政機關加強對河西國家級玉米育種基地的保護,府院聯動形成合力,聯動機制初步構建。
加強宣傳引導優化創新“軟環境”
有力有序推進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司法公開,確保審判流程各個階段對當事人公開。
加強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工作力度,編印《知識產權審判信息》,錄制專題訪談節目,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和典型案例,努力營造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種業創新的良好氛圍。
信息共享、精準服務制種企業。深入河西地區種業科技企業走訪座談,設立種業知識產權示范基地,幫助企業增強權利意識和保護能力,更好地預防和降低經營風險,助力甘肅種子品牌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