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入“田字型”基層社會治理,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城關分局廣武門派出所、安寧分局銀灘路派出所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警網融合”雙向賦能、“三線并進”綜合治理,探索出“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基層治理新模式,真正為轄區群眾點亮“看得見的安全感”。
織密立體防控網,打造平安共同體
近日,在黨建引領“田字型”基層治理警網融合啟動儀式上,城關分局廣武門派出所、大教梁派出所創新組建“公安藍+志愿紅”服務隊,推動警務力量全面嵌入社區網格,讓黨建引領的“紅色引擎”與警務服務的“藍色盾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網格員、保安員、物管員“三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實現“警務+服務+管理”有機統一,讓民輔警“下社區”變為“在社區”,真正成為群眾身邊的“平安守護者”。
安寧分局銀灘路派出所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實現警務工作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建立“晝夜守護隊”,整合社區民警、“藍馬甲”義警等力量,在重點區域開展“車巡+步巡+網巡”立體化防控,將防火防盜、識騙防詐知識轉化為生動易懂的生活指南,讓安全防范意識真正扎根群眾心間。“我們的工作不只是在街頭巷尾巡視,更是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治安防范變得更加靈敏和全面。”義警隊成員分享著他的體會。“現在無論在哪,都能看到義警和民警的身影,心里感覺特別踏實。”群眾的反饋也印證了這種變化。
擰緊行業責任鏈,構建治理新格局
安寧分局銀灘路派出所堅持創新“三步閉環”管理機制。通過近期召開的轄區行業場所規范經營約談會,建立“自查自糾-聯合督查-長效鞏固”管理模式,組織轄區多家場所經營者簽訂承諾書,對KTV、酒店等重點場所實行“實名登記+動態報告”制度。
廣武門派出所以“智慧安防”系統建設為強效抓手,全線接入轄區監控,對特種行業實行“紅黃綠”三色動態管理,要求各行業場所持續加強內部管理,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做到遵紀守法,規范合法經營。
巧解群眾千千結,架起民生連心橋
“多虧民警同志耐心調解,讓我們夫妻重歸于好。”轄區群眾張先生握著民警的手再三感謝。銀灘路派出所不斷優化“三調”對接機制,依托“派出所+綜治中心+司法所+人民調解員”多元聯合調解模式,對矛盾糾紛進行專案專調。由民警、綜治中心干部、網格員組成的聯調組結合各自工作領域、政策法規和自身經驗,整個過程從既解“法結”,又解“心結”角度出發,采取“小事”馬上調、“大事”吹哨調、“難事”聯動調的工作法,確保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到位。今年以來,成功化解家庭、鄰里等各類矛盾糾紛2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9%。
廣武門派出所探索成立以老民警姓名命名的“程偉民調解室”,在工作中總結出“借力一支隊伍(調解員隊伍)、共建一個平臺(程偉民調解室)、落實一項機制(常態+定制)、秉承一顆公心(確保調解結果公平公正)”的“四個一”工作法,進一步構建和諧警民關系,使調解室成為化解矛盾的“連心橋”。同時,派出所與轄區警企共建創新成立“警企矛盾糾紛調解室”,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服務,打造矛盾糾紛調處的聯合平臺,真正發揮好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自調解室建立以來,共調解鄰里糾紛、家庭情感矛盾、物業糾紛等各類矛盾糾紛1300余起,矛盾糾紛化解率99%,回訪滿意度100%。
通過“警網融合”的生動實踐,廣武門、銀灘路派出所走出了一條“黨建領航、科技賦能、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新路徑,讓基層治理持續煥發新活力。正如安寧區銀灘路街道農大社區居民余女士所說:“現在民警就在身邊,安全就在眼前,這種踏實感千金難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