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
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的民勤縣,是鑲嵌在我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騰格里之間的一片綠洲。
民勤生態,極其脆弱;民勤生態,關系全局。
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不遠萬里奔赴民勤,參與“請到民勤種棵樹”志愿活動,播撒綠色希望。
民勤縣政法部門身體力行,積極投身于壓沙植綠的行伍中,同時將主動創穩與生態治理相融合,以“政法暖流”守護綠色接力,與志愿者共同書寫“綠進沙退”的壯麗篇章。
化身“綠色先鋒”,吹響植綠“集結號”
3月18日,民勤縣公安局民輔警挺進治沙點
3月18日,民勤縣司法局組織20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植樹造綠公益勞動
3月21日,民勤縣法院干警奔赴公益林基地
在民勤,植樹壓沙已經成為政法系統每年的“必修課”。“為家鄉添綠”業已成為廣大政法人的應盡義務和不變情懷。
沙漠腹地的一棵棵梭梭苗,孕育著綠色的希望,也展示著民勤政法人不怕苦、不怕累、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傳遞“政法暖流”,守護“綠色接力”
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民勤縣發起了“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治沙活動,向全國各地的志愿者發出熱情的邀請。
一時間,一場充滿溫情與力量的綠色接力在民勤火熱展開。
眾多志愿者從四面八方奔赴而來,參與這場志愿活動,共同書寫“綠進沙退”的壯麗篇章。
“大家接到陌生電話或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甄別,切莫向陌生人轉賬匯款!”在植樹基地,民勤縣公安局民輔警向志愿者們一邊講解反詐知識,一邊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民勤公安以源源不斷的“公安暖流”守護著這場綠色接力,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你來種樹,我來守護”的承諾。
一抹抹“藏藍”與“熒光綠”佇立守望、奔波忙碌,維護治安、處置警情、服務人群,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給予志愿者滿滿的安全感。
竭司法之力,構筑生態治理“主動防線”
司法不僅是生態治理的“最后防線”,更能通過制度設計轉化為“主動防線”。
民勤縣地處石羊河流域下游,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態屏障,但受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夾擊,長期面臨沙漠化威脅。
近年來,當地通過強化司法保障,將生態價值量化、責任具體化,形成“破壞必罰、損害必償、修復必行”法治化閉環,形成了“司法+生態”的特色治理模式。
當地對破壞植被案件,責令當事人補種梭梭、沙棗等耐旱樹種,在青土湖、紅崖山水庫等關鍵區域建立司法生態修復示范基地,通過“勞務代償”“碳匯認購”等方式,引導企業、個人參與治沙。
當地建立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同時加強法檢兩院與林草、水務、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溝通聯系,構建起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合調查、協同治理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