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口的風,卷起砂礫,拍打著曠野中的一切,仿佛要將所有生機從這片荒原中抹除。近日,“法治護航新征程共筑平安青海新‘楓’景”海西行采訪組來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車輛在能見度驟降的風沙中艱難前行,直到一座挺拔而又威嚴的建筑穿透昏黃的天幕映入眼簾——海西州茫崖市公安局茫崖公安檢查站到了。
“這風還算客氣,沒直接給各位來個‘下馬威’。”迎面走來的是茫崖公安檢查站副站長索南旦增,古銅色的臉上刻滿了與風霜長期博弈的痕跡,笑容像被高原陽光浸透般溫暖。他在這里已經堅守了10余年,是檢查站名副其實的“活歷史”。
從“鐵腳板”到“智慧眼”:科技重塑戈壁通衢
“請搖下車窗,準備好身份證。”盡管風聲呼嘯,民警梁建明的指令依舊清晰可聞。但與我們預想的不同,機動車駛入一條看似普通的車道后,不過十幾秒,伴隨著“祝您一路順風”的女聲,欄桿便輕盈抬起。
“這,就完了?”采訪組一行有些詫異。
“完了!”梁建明笑著拍了拍身旁一個不起眼的黑色設備,“喏,全靠這幫‘新伙計’。高清抓拍、車底掃描,信息自動比對,沒問題自動放行。以前,人工檢查大貨車,尤其是底盤,我們得趴地上鼓搗老半天,起來就成‘土人’了。”
采訪組一行跟隨索南旦增走到執勤崗亭后的監控大屏前。屏幕上,每一輛過往機動車的車牌、車型、實時畫面、掃描建模圖都清晰羅列,一行行數據飛速滾動。“一旦系統比對出異常,比如涉嫌套牌,或者車底掃描發現異常結構,它會發出預警,我們都會精準攔截。現在,風沙再大,它的‘眼睛’也不會迷。”
“精準鎖”與“空中眼”:立體防控無死角
走進人員安檢通道,環境顯得井然有序。幾名游客正有序地在幾臺類似銀行ATM機的設備前操作。“這叫智能核驗機,”索南旦增介紹道:“游客刷一下身份證,再看一眼攝像頭,‘嘀’一聲,人證合一,核驗就完成了。”記者目睹一名游客完成整個流程,不過3秒。“這也太快了!”記者感嘆。
“不僅快,還準!”索南旦增語氣篤定,“它背后連著海量數據庫,是不是‘問題人員’,毫秒之間就能判斷,準確率超99.5%,群眾的通關體驗變得無比順暢。”正聊著,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嗡鳴。抬頭望去,一架無人機正逆風懸停,機身穩得像釘在半空。
“那是我們的‘天眼’,”民警申楊揚指向窗外廣袤無垠、溝壑縱橫的戈壁,“這地方太大了,總有人想繞關避卡。以前我們靠車巡、步巡,根本巡不過來。現在它們接班了。”這些無人機搭載高清變焦鏡頭,不知疲倦地巡弋,將高空俯瞰的實時畫面傳回站里。“再隱蔽的角落,再惡劣的天氣,它都能去看看,讓想鉆空子的人無處可藏。”申楊揚告訴記者。
“智慧大腦”與移動終端:執法規范更高效
為進一步探尋智慧警務的核心,記者來到茫崖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幾乎占據整面墻,這就是“實景指揮作戰平臺”。檢查站車道、廣場、周邊荒野的實時視頻,巡邏警力的位置、狀態,預警信息的詳情,機動車軌跡線條……所有信息都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展現在一張動態地圖上。
情報指揮中心主任才仁措為記者演示:“你看,現在我們能看到全站所有動態。一旦有警情,指揮員不再是憑經驗和對講機里的模糊描述來猜測。鼠標一點,就能調取相關的現場畫面和資源信息,指令可以下達到民警的終端上,協同效率天差地別。”
“檢查站不是數據孤島,我們的信息網絡,它與上級公安機關、相鄰省份的重要檢查站、治安卡口建立了高效的數據共享與協作機制。”檢查站站長代小虎向記者介紹。“就像今年2月那次的大風沙塵極端天氣,加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強沙塵和暴雪天氣影響,從茫崖進疆的車滯留,我們和新疆相關部門協同指揮,快速疏通,確保群眾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全出行。”布控指令一鍵推送,跨區域協查請求秒級響應,重大預警信息實時互通。這種“一點布控、全網響應”的云端協同能力,織密了區域聯防聯控的天羅地網。
說話間,大屏一角彈出一條預警信息,一輛被布控機動車在幾公里外被系統識別。才仁措立即在平臺上操作,將指令和機動車信息精準推送至前方巡邏組民警的移動警務終端上。整個過程冷靜、快速,沒有絲毫忙亂。
“我們每名民警都配備了新一代移動終端,”才仁措拿起一個類似大號手機的設備,“它可是個移動辦公室。人臉識別、機動車信息查詢……幾乎所有在站里能做的事,在外面也能做。數據實時回傳,保證了執法全程留痕、規范高效。”
是防線亦是驛站:生命禁區里的溫暖與守護
智慧,帶來的不僅是效率和安全,還有溫度。
在檢查站的休息室里,記者看到一名貨車司機李師傅,他正在接熱水,給手機充電。“變化太大了!”他感慨道,“以前,碰上高峰期,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現在,‘唰’一下就過去了,就算要進一步檢查,也可以在休息室里歇歇腳、喝點水。服務更周到了。”
索南旦增聽著,在一旁欣慰地笑了:“科技把我們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更多精力為群眾服務。檢查站是防線,也是一個溫暖驛站。”
告別時,暮色將至,狂風沒有止息之意。檢查站屋頂的警燈在漫天風沙中閃爍著藍紅光芒,與無人機的導航燈在空中交相輝映。
這座屹立在“青海西大門”的檢查站,不僅是由鋼筋水泥和血肉之軀鑄成的,更是由數據流、智能算法和無線網絡深度融合、強力賦能,進而成為一座由科技淬煉而成的“智慧堡壘”。
回望那片被風沙籠罩的土地,記者深切感受到,在這里,最硬核的科技與最溫暖的守護,正進行著一場震撼人心的融合。昆侖無聲,風沙作證。它們共同在“生命禁區”書寫著新時代“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有溫度、有力量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