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三坪墾區人民法院自貿區巡回法庭在案件審理中注意到,轄區內個體工商戶涉訴糾紛顯著增加,普遍存在法律意識薄弱、證據管理欠缺、風險防范能力不足等問題,已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現實瓶頸。
為切實幫助商戶補齊經營短板、提升法律防護能力,自貿區巡回法庭法官主動開展判后回訪,上門為涉案商戶量身定制“法律良方”,致力從根源紓困解難。

經營短板是導致訴訟頻發的主要誘因。法官結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當前個體工商戶面臨的三大風險環節。
合同簽訂太隨意。許多商戶在合同簽訂方面較為隨意,大量糾紛源自口頭協議、內容模糊的簡易文本或微信聊天記錄,核心條款如貨物規格、質量標準、交付時間、付款方式及違約責任等未作明確約定,為日后爭議埋下隱患。例如某汽修商戶因僅憑口頭約定訂貨,在面對產品質量爭議時因缺乏書面證據而陷入被動,最終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證據留存不齊全。證據管理亦存在明顯疏漏,日常交易中規范簽收單據、付款憑證和溝通記錄保存不全,導致維權舉證困難。相比之下,某建材商戶因完整保留了微信訂貨交流、變更要求和轉賬記錄,在訴訟中有效維護了自身權益。
法律意識待提升。部分經營者法律意識仍有待加強,或過于依賴“熟人交易”,或懷有“事后協商”的僥幸心理,未能把握糾紛初期的化解時機,致使小問題升級為復雜訴訟,甚至因超過訴訟時效而喪失勝訴權,最終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

自貿區法庭法官在近期回訪中,針對當前常見經營風險,向個體商戶提出三項清晰實用的防范建議,助力商戶穩健經營。
法官強調,“契約化”經營是基石。特別是對大額或長期交易,務必簽訂權責明確、條款完備的書面合同,這是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關鍵憑證。
“痕跡化”管理同樣不可或缺。法官建議,商戶需在日常經營中注意保留痕跡,例如規范簽收流程、主動索要票據、妥善保存付款憑證及重要溝通記錄。這些細節往往是維權時的有力證據。
更重要的是樹立“主動化”防范意識。法官提醒,一旦經營中遇到困惑或出現糾紛苗頭,應盡早咨詢專業法律意見,將風險化解于萌芽狀態,避免更大損失。

自貿區巡回法庭通過判后回訪機制,實現了從單純辦案向參與社會治理、源頭化解矛盾的職能延伸。法官不僅恪守裁判職責,更主動幫助個體工商戶等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市場主體彌補法律意識短板,提升規范經營水平,從而切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次深入的回訪,有時勝過十次被動的審判。法庭借由司法職能的主動延伸,將法律服務精準輸送到經營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司法為民”的深刻內涵。受訪商戶普遍反映,法官所指出的問題切中要害,所提建議操作性強,有效解答了長期困擾經營的疑慮,對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