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向基層法院班子成員、初任法官專題講授
把習近平法治思想更深更實融入審判執行、審判管理
人民法院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重在基層法院、一線法官。7月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以“如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更深更實融入審判執行、審判管理中”為主題在國家法官學院授課,與基層法院班子成員、初任法官等交流研討。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以“如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更深更實融入審判執行、審判管理中”為主題在國家法官學院授課。
據悉,此次授課采取研討式教學的方式。課前專門向學員征集了300余條司法審判實踐中的問題和困惑。授課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大家關心關注的司法理念、審判執行、審判管理方面問題答疑解惑。全國法院中青年法官培訓班和四省法院法官職前培訓班的學員在現場聽課。
如何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形成正確的司法理念?張軍指出,“裁量權行使不當、‘三個效果’把握不準,背后往往是因為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領悟、運用落實不到位。”我國法律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法官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樹立正確司法理念,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綱”和“魂”融入具體法律適用、確定裁判規則,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只有法律效果好,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才會好。”張軍指出,“三個效果”是完全統一的,不能人為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絕不能為了一時一地的聲請、訴求,作出違反法律規定的裁判。
“需牢記,感受公平正義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張軍指出,解決一些案件的公正處理與某一具體訴求之間的差異,就要在確保裁判本身公正的基礎上,加強釋法說理,善用案例庫等向當事人、社會公眾闡釋裁判的理據,爭取理解和認同。
如何抓好審判執行主責主業?張軍結合具體案例,從法律適用有爭議、院庭長閱核不落實、多元解紛機制銜接不暢等困擾一線法官的問題入手,指出關鍵是把“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的部署落到實處。法官自身首先要盡責,準確適用證據規則查明案件事實,主動運用法答網、案例庫統一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努力把握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平衡,做實定分更重止爭。
“院庭長職責是權力更是責任,監督管理責任必須壓實。”張軍指出,院庭長要按照規定閱核案件,科學確定閱核范圍,全程留痕并承擔相應責任,以確保、提升案件裁判質量,同時加強隊伍管理。
“堅持黨的領導就要發揮黨的領導的優勢。”張軍指出,要積極支持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體系,形成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工作合力。
如何抓好審判管理?“關鍵要科學、符合司法規律。”張軍指出,要用好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堅持質量優先、兼顧效率、注重效果。“設定合理區間是為了既明確工作導向、努力可以做到,又不脫離實際、防止無限追高。法官只需盡心盡力、依法公正辦好案件,科學設定的指標數據就一定會好。”張軍指出,要抓住“案-件比”核心指標,努力做到案結事了、定分止爭。要壓實院庭領導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明責、履責、盡責。
研討式教學激發了學員們的熱情。現場,有學員圍繞“如何平衡法院案件數量、群眾要求、職責任務之間的關系”“如何平衡保護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等問題進行提問,張軍一一進行了解答。
最高法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記者:白龍飛丨攝影:孫若豐)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