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咸寧檢察:檢察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來
時間:2025-07-08 11:22來源:湖北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如何將法律監(jiān)督觸角延伸至基層治理末梢?怎樣讓矛盾糾紛化解在群眾“家門口”?2024年以來,湖北省咸寧市檢察機關積極推進檢察入駐綜治中心工作,設立檢察工作室、建立“常駐+輪值”機制,讓檢察服務走向田間地頭、社區(qū)巷陌。一組數據見證成效:自入駐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在綜治中心接待群眾591人次,化解矛盾糾紛473件,收集監(jiān)督線索106條,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了檢察力量。

陣地前移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赤壁市檢察院深入羊樓洞村綜治中心開展文物及生態(tài)保護普法

6月12日,在赤壁市羊樓洞村綜治中心門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圓桌會”正在舉行。赤壁市檢察院“赤心檢察”團隊的干警們與村干部、村民代表促膝而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您看這個案例,私挖古墓不僅要賠償損失,還可能面臨刑事處罰。”檢察官指著宣傳冊上的漫畫案例說道,“咱們村的羊樓洞明清石板街是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可寶貝了,大家發(fā)現有人破壞一定要及時制止或者舉報。”

這種“接地氣”的普法場景,正是咸寧檢察機關下沉基層、服務群眾的生動寫照。2024年,全市檢察機關創(chuàng)新采取“常駐+輪值”模式入駐縣級綜治中心,即各地結合實際,選派1-2名干警常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業(yè)務部門選派1名干警輪流入駐,既保障群眾“天天見得到檢察官”,又能針對不同需求提供精準法律支持。如崇陽縣駐點檢察官發(fā)現,該縣桂花泉鎮(zhèn)系湖北省桂花林場所在地,群眾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普遍薄弱,隨即聯(lián)動本院業(yè)務部門檢察官,“量身定制”涵蓋野生動植物保護基礎法律知識、日常生產生活中正確防范野生動物致害等內容的普法“菜單”,目前已開展專題宣講3場,有效遏制了濫伐林木、非法狩獵等違法現象。

“我們不僅要讓群眾知道‘門往哪開’,更要讓他們感受到‘事有人管’。”咸寧市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主任孫麗君介紹,為擴大知曉度,檢察機關與本地媒體合作開設專欄,通過“以案說法”形式宣傳典型案例,將法治宣傳送到群眾指尖。翻開工作臺賬,一組數字格外醒目:入駐以來,全市檢察工作室開展法律咨詢448次,進行法治宣傳89場,發(fā)放宣傳手冊2000余份,覆蓋村民達3400余人。

矛盾化解法治溫度融解“心結堅冰”

從接待窗口到調解現場,檢察官們不僅帶著法律條文,更揣著一本厚厚的“民情賬”。

在嘉魚縣某小區(qū),七旬老人老張因天然氣管道施工糾紛,一時沖動將施工人員老李打傷。案件移送檢察院后,承辦檢察官發(fā)現一個意外細節(jié)——雙方當事人竟是遠房表親。“簡單起訴只會讓親情徹底破裂。”承辦檢察官立即聯(lián)合綜治中心搭建調解平臺。最終,老李主動降低賠償要求,老張則誠懇認錯。

這樣的“溫情司法”故事在咸寧持續(xù)上演——在通山縣,阮某某因拖欠房租與房東張某某發(fā)生激烈沖突,由爭吵演變成扭打,致使張某某不慎摔倒,達輕傷二級。檢察官沒有簡單處理,而是在綜治中心召開“陽光聽證會”,通過播放現場監(jiān)控、邀請親屬參與調解,最終促成“賠償+社區(qū)服務”的創(chuàng)新和解方案,雙方握手言和。

在通城縣,購房者吳某遭遇“一房兩賣”陷阱,多年積蓄可能血本無歸。駐綜治中心檢察官聯(lián)合律師、調解員,組織7輪協(xié)商,最終達成調解協(xié)議,在補交5萬元裝修款后,開發(fā)商將同棟已裝修的房屋給吳某,圓了吳某一家的安居夢。

通城縣檢察院依托綜治中心平臺,邀請專業(yè)律師、人民調解員組織涉案當事人進行調解

更令人動容的是崇陽縣的案例。余某某因制止非法電魚被毆致傷,加害人卻家徒四壁無力賠償。檢察院聯(lián)合綜治中心核實余某某低保家庭困境后,幫助其順利申請2萬元司法救助金,緩解了其醫(yī)療負擔

......

“我們始終相信,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有溫度的力量。”孫麗君說。2024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積極構建“檢察聽證+多元調解+司法救助”全鏈條解紛機制,取得明顯成效:開展聽證574次,促成刑事和解175件,化解矛盾糾紛473件;發(fā)放救助金99人次,金額139.64萬元。

線索轉化從“被動受理”到“主動治理”

崇陽縣檢察院駐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聯(lián)合公益訴訟檢察部與鄉(xiāng)鎮(zhèn)政府、婦聯(lián)、案涉村委會、村組就相關問題進行磋商

2024年初,崇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綜治中心接訪時發(fā)現,某村征地補償中存在歧視出嫁婦女問題。該院沒有就案辦案,而是將線索移送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通過檢察建議督促鎮(zhèn)政府整改。當地政府在當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村規(guī)民約與居民公約制定和修訂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村、社區(qū)對轄區(qū)村規(guī)民約和居民公約進行“法治體檢”,增加婦女權益保障內容。

“發(fā)現線索只是起點,推動系統(tǒng)治理才是關鍵。”咸寧市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曾皓介紹,2024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依托綜治中心履職向相關部門制發(fā)檢察建議84份,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咸安區(qū)檢察院發(fā)現“探店達人”亂象后,在綜治中心召開聽證會,厘清監(jiān)管職責后,制發(fā)檢察建議,推動行政機關開展專項整治,查辦相關案件4起。赤壁市檢察院針對餐飲場所燃氣安全監(jiān)管漏洞,將聽證會“搬進”綜治中心,通過“案件剖析+現場評議+普法宣講”模式,厘清責任,以案釋法,會后制發(fā)檢察建議推動行政機關建立健全燃氣安全監(jiān)管長效機制。

“人民檢察必須赤心為民。”咸寧市檢察院檢察長廖旭表示,從接待群眾到化解糾紛,從線索收集到社會治理,一串串數字背后,是咸寧市檢察機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全市檢察機關將謀劃更深入的融合,以“如我在訴”的司法情懷和“治未病”的監(jiān)督智慧,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在基層治理的土壤里,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法治陽光的滋養(yǎng)下,結出更多惠民的碩果。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