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曉寧,女,50歲,中共黨員,2001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現(xiàn)任天津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刑事技術(shù)支隊二大隊教導(dǎo)員、警務(wù)技術(shù)四級主任,曾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受到嘉獎6次,入選全國刑事科學技術(shù)專業(yè)人才庫。
凌晨三點的刑事技術(shù)實驗室,熒光燈管發(fā)出嗡嗡的低鳴,與顯微鏡細微的調(diào)節(jié)聲交織成獨特的旋律。徐曉寧弓著背,眼睛布滿紅血絲,指尖卻穩(wěn)如磐石。六個小時里,她像一位虔誠的尋寶人,在組織樣本中搜尋著真相的蛛絲馬跡。當鏡頭下那根比頭發(fā)絲還纖細的絨毛閃過,她屏住呼吸的瞬間,連儀器的嗡鳴都仿佛靜止了。這抹微光,即將撕破案件的黑暗.....
與時間賽跑的“解碼人”
“物證從不說謊,只是等著懂它的人來聽。”徐曉寧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白大褂口袋里常年揣著半包薄荷糖。那是她熬通宵時對抗困意的“法寶”,薄荷的清涼能讓她在顯微鏡前多撐幾個小時。
2025年的春節(jié),家家戶戶飄出年夜飯的香氣,徐曉寧卻跪在零下幾度的商鋪地板上。被盜的店鋪里,碎玻璃混著散落的年貨遍地都是,她手里捏著標尺,把雜亂的貨架區(qū)域仔細劃分成無數(shù)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懊總€角落都不能漏,嫌疑人以為擦干凈了,其實總會留下點什么?!彼呎f邊用紫外燈貼近貨架縫隙,燈光掃過之處,一道幾乎與灰塵融為一體的淡痕突然顯形。
“找到了。”她輕聲說,眼里閃過一絲亮。那是嫌疑人留下的唾液斑,在紫外線下泛著極淡的熒光。她用特制棉簽小心蘸取,動作輕得像在拾起易碎的玻璃。
幾小時后,實驗室的檢測結(jié)果出來了。DNA比對不僅精準鎖定了竊賊,更牽出了他半年來在周邊的幾起作案。有些失竊案,失主甚至還沒發(fā)現(xiàn)東西丟了。大年初一那天,失主們在派出所排著隊領(lǐng)回失物,一位大爺握著她的手反復(fù)念叨:“姑娘,大過年的,你咋就不歇歇呢?”
腐臭里綻放的“鏗鏘花”
實驗室的通風扇轉(zhuǎn)了二十四個春秋,扇葉上積著薄薄的塵垢,卻始終吹不散那些鉆進骨頭縫的氣味。處理腐敗組織樣本時,即便戴著三層口罩,刺鼻的惡臭仍能順著縫隙往里鉆,像無形的藤蔓纏上頭發(fā)、滲進衣料。
可徐曉寧指尖的動作從不會因此亂了方寸。她捏著特制棉簽的姿勢,像握著最精密的手術(shù)刀,在物證表面輕輕擦拭時,力道輕得像在給嬰兒拂去睫毛上的絨毛。“每一步都急不得”,她對著年輕同事半開玩笑,眼里卻滿是認真,“這些物證帶著真相來的,粗魯了,它會‘疼’的。”
趕上案件集中的時段,實驗室的燈光常常連軸轉(zhuǎn)。徐曉寧總說檢材不能等,便守在操作臺旁,一份份標記、提取、檢測,等最后一份檢測報告簽完字,窗外的天已泛出魚肚白。走出大樓時,初夏的陽光刺得她下意識瞇起眼——原來不知不覺,早點攤的熱氣已漫過街角。后腰的舊傷又開始隱隱作痛,抬手揉脖子時,才發(fā)現(xiàn)白大褂的袖口還沾著干涸的試劑漬……
可徐曉寧指尖的動作從不會因此亂了方寸。她捏著特制棉簽的姿勢,像握著最精密的手術(shù)刀,在物證表面輕輕擦拭時,力道輕得像在給嬰兒拂去睫毛上的絨毛?!懊恳徊蕉技辈坏谩保龑χ贻p同事半開玩笑,眼里卻滿是認真,“這些物證帶著真相來的,粗魯了,它會‘疼’的。”
趕上案件集中的時段,實驗室的燈光常常連軸轉(zhuǎn)。徐曉寧總說檢材不能等,便守在操作臺旁,一份份標記、提取、檢測,等最后一份檢測報告簽完字,窗外的天已泛出魚肚白。走出大樓時,初夏的陽光刺得她下意識瞇起眼——原來不知不覺,早點攤的熱氣已漫過街角。后腰的舊傷又開始隱隱作痛,抬手揉脖子時,才發(fā)現(xiàn)白大褂的袖口還沾著干涸的試劑漬……
喚醒沉睡證據(jù)的“考古者”
“為生者權(quán),為死者言”。這句話被徐曉寧一筆一劃寫在每本記事本的扉頁,墨跡因常年翻閱暈開了淺淺的邊。
面對那件壓在物證室二十年的血衣,她戴上白手套的動作格外輕,仿佛捧著一件易碎的古物。衣服早已失去布料的柔軟,硬得像塊受潮的紙板,當年的血跡變成了暗褐色的斑塊,在時光里褪成模糊的印記?!八诘任覀冎匦掳l(fā)現(xiàn)?!毙鞎詫帉χ贻p同事說,手里的剪刀在衣料上比量著,最終在不同區(qū)域仔細剪出八十多個采樣點。五種提取方法、多種檢測試劑,她像考古隊員清理文物般,每天在實驗室里重復(fù)著精細操作,試劑瓶在燈光下映出她專注的側(cè)臉。
當?shù)谒氖叽螜z測的儀器發(fā)出提示音時,徐曉寧盯著屏幕上那組清晰的DNA序列,突然想起受害者家屬攥著她的手說的那句:“徐警官,我們等了二十年了。”積案告破那天,徐曉寧特意繞去城郊的墓地。沒有帶鮮花,她就在墓碑前站了十分鐘,風卷起她的衣角,像在傳遞一聲遲到的回應(yīng)。“正義可能會晚,但絕不會缺席?!彼p聲說,仿佛在對逝者承諾。
二十四年里,她參與破獲的積案卷宗堆滿了整整兩個柜子。每個卷宗里都夾著泛黃的物證照片,記錄著她和團隊如何用新技術(shù)喚醒沉睡的證據(jù):讓褪色的血跡重顯輪廓,讓模糊的痕跡變得清晰,讓那些被時光掩埋的真相,終于有機會走到陽光下。而每一次合上卷宗時,她總會想起扉頁上的那句話——這不僅是職業(yè)信念,更是對每一個等待者的鄭重約定。
如今,徐曉寧的鬢角已有了霜色,但實驗室的燈光依舊夜夜亮著。當被問起24年堅守的動力,她指向窗外的萬家燈火:“你看,那每一盞亮著的燈,都是我們要守護的人間?!痹谶@片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她用精準的檢測技術(shù)剝離迷霧,以嚴謹?shù)姆治鲞壿嫶?lián)線索,讓沉默的物證開口說話。那些在無菌操作臺上反復(fù)比對的痕跡、在檢測儀前緊盯的數(shù)據(jù)流、在報告上逐字推敲的結(jié)論,都是她為正義寫下的注腳,在時光里刻下一位刑偵技術(shù)民警最動人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