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爹爹,您去山上嗎?我們捎您一腳吧?!?/p>
“哎,我回家呢。”84歲的柯爹爹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抬手指著云霧中的筠山。
連日高溫天氣,湖北省黃石市公安局開發區·鐵山區分局太子派出所民警熊成立增加了上山巡邏的密度和頻次,警車也成了便民的“滴滴車”。
一年來,開發區·鐵山區分局太子派出所在全市率先開創“背包警務”模式,“背包民警”常態化進筠山開展巡山排查、糾紛化解、辦證送證、安全宣傳等工作,“背包戶籍室”依需求開展業務,累計上門辦證、送證達120余次,成功就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5起,近一年來筠山轄區未發生過電詐案件。
既是巡防,也是回家
“天氣太熱了,不放心。走,上山看看?!?月15日中午,開發區·鐵山區分局太子派出所民警熊成立和輔警說,心里始終牽掛著4戶獨居的高齡老人。于是,兩人在山下買了4袋饅頭,一路開警車上筠山。
社區民警熊成立將車停在陳堡村村委會旁邊,他和輔警走進了85歲的劉婆婆家中,他們一邊打著招呼,一邊從背包里拿出一提饅頭遞到老人手中。天氣炎熱,一個饅頭、一碗稀飯就是留守老人的一餐。
黃石市開發區·鐵山區太子鎮筠山地區面積大、海拔高、交通不便。區域內散落分布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為主。受地理條件和年齡結構限制,當地居民在辦理證件、繳納費用、看病等方面面臨顯著困難,“下山難”成為常態,傳統的“坐堂式”警務模式和有限的警力配置難以有效輻射、及時響應這片區域的日常需求,警務工作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障礙。
每周至少一次“進山”,熊成立對這條30公里的山路熟悉得像自己手掌的紋路,路上的每一道彎、每一道坎都已刻在他心里。當“背包警察”踏著石階走來,村民臉上的笑容似是盼來家人的回歸。
一次進山,多務并舉
“向婆婆,我8點到你家給你送新辦理的身份證,你在家吧?!?月1日,進山前,社區民警熊成立會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方式提前了解村民的需求和空閑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規劃走訪路線。
當天下午,熊成立在去陳堡村走訪的路上,遇到84歲的村民明婆婆正在獨自艱難步行,了解到明婆婆要下山買藥,他主動幫其買藥并駕車送其回家。
“下山難、跑腿遠、辦事難”成了筠山的民生痛點,太子派出所以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目標,深入走訪調研,積極探索創新,社區民警的背包也成了“移動警務平臺”。山區老人身份證過期、行動不便等問題,熊成立或帶領戶籍民輔警攜帶便攜式采集設備、背景布等,主動上門現場采集人像,再傳回戶籍室辦理證件,待證件辦理下來再送到村民手中?!耙淮芜M山、多務并舉”,最大化提升警務效能。
去年7月,熊成立在筠山巡邏時,有位男子躺在地上疑似中暑了。他見狀立即撥打“120”,原來,50歲的李先生早想從家里騎摩托車去鎮上買藥,途中李先生感覺不適便下車坐在路邊休息,結果暈了過去。熊成立從背包中拿出水和藿香正氣水給李先生,直到120到來,背包里常備的藥品為村民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太子派出所的“警務背包”里常年裝有工作必需物品,記錄社情民意、矛盾糾紛、待辦事項等,包括社區工作日志、法律法規宣傳資料、警民聯系名片,還特別配備常用藥品,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將警務服務與民生保障有機結合。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莫傷和氣。”去年6月,筠山上港村蔡先生與同村鄰居因房屋權屬問題發生糾紛,熊成立早發現早介入,與村委會一起走訪會商,找準沖突關鍵加以突破,最終雙方握手言和,一起可能引發沖突的矛盾得以及時化解。每周至少一次的進山基礎服務工作,每月至少一次的警民懇談會,成了太子派出所的固定工作。
“筠山的老人多,片區大,我優先保障進山用車需求”太子派出所所長朱昱說。
找得到人,問得清事
“熊警官,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我的銀行卡涉嫌違法,怎么辦?”5月26日,筠山筠嶺村王先生接到一通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電話,遂立即查看“警民聯系牌”,熊成立接到電話后,立即驅車上山勸阻。
“這里海拔高,信息相對閉塞,但每次我們找得到人,問得清事。”筠合村村支書柯長林指著墻上的警民聯系卡感慨地說。
近一年來筠山轄區未發生過電詐案件。在筠山,各村村委會顯著位置張貼警民聯系牌,公示社區民警信息、聯系方式、服務范圍等,對群眾的求助或報警,做到快速響應、依法處置,增進了群眾對警務工作的理解與信任。社區民警主動關心群眾生活困難,力所能及提供幫助。
今年清明,柯先生在筠合村垴上灣后山祭祀,焚燒祭祀用品不慎引燃周邊草木,經民警和護林員聯合救援,徹底消除火災隱患。明火撲滅后,熊成立現場召集村民宣講森林防火知識。
背著安全下沉山區,實現了對山區治安要素的動態掌握,將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特別是可防性案件)呈現下降趨勢。針對山區群眾年齡較大的特點安全、反詐宣傳。同時,“小喇叭”、入戶掃房等宣傳形式的精準投放,增強了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形成了警民攜手共建平安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