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輝映,海天一色。日前,遼丹漁25377漁船載著349萬尾三疣梭子蟹稚蟹苗駛入黃海北部預定海域,在受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益心為公”志愿者見證下,349萬尾三疣梭子蟹稚蟹苗被緩緩投放大海……
這是遼寧省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東港市人民檢察院會同大連海事法院、丹東市海洋與漁業局、東港市海洋與漁業局等多家單位共同開展的增殖放流行動,此次行動是對一起非法捕撈破壞海洋生態案件的生態修復執行,這是近年來丹東、東港兩級檢察機關第四次在休漁期組織實施增殖放流行動。
事情回溯至2021年5月,正值黃海水域的伏季休漁期,漁民楊某某違反相關規定,在黃海海域非法捕撈三疣梭子蟹等漁獲物共計6300余斤,構成非法捕撈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辦理此案過程中,東港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經調查核實,確定楊某某非法捕撈行為嚴重損害了海洋漁業資源,破壞了生態平衡,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
案件受理后,東港市檢察院邀請大連海洋水產研究院相關專家對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壞及修復方案進行了科學評估,并出具增殖放流專家意見。東港市檢察院向丹東市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
丹東市檢察院在審查后,依法向大連海事法院東港法庭提起了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楊某某在涉案海域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稚蟹苗3235750尾,承擔生態修復的責任。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訴訟請求,楊某某也表示愿意主動履行增殖放流義務,積極修復受損的海洋生態環境。
7月8日下午,按照潮汐時間,裝載蟹苗的運輸車抵達東港碼頭。丹東市檢察院、東港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大連海事法院東港法庭法官先行等候在這里,負責本次增殖放流現場監督。相關行政機關派出了專業人員對稚蟹苗種數量、質量進行抽樣檢測。經確認符合標準后,稚蟹苗由專業船只運抵涉案海域投放。
“此次增殖放流既是對違法者的法律懲戒,更是對漁業資源、海洋生態修復的有力措施。”參與活動的省人大代表于祥睿說,作為丹東東港地理標志產品,三疣梭子蟹資源修復對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活動是對地理標志產品和生態環境的雙重保護,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東港市檢察院建立了“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生態檢察工作機制。三年來,該院累計督促放流各類苗種超3000萬尾,推動形成“懲治犯罪—生態修復—源頭治理”的全鏈條保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