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藥品清單,多層級下線收藥,交易均以現金結算;唆使老年人使用醫保配購藥,低價回收后加價出售……
近年來,不少非法分子鋌而走險非法倒賣醫保藥品,從非法收卡、掛號開藥、低價回收,到異地運輸、層層加價、跨省銷售,構建起一整套牟利閉環,持續蠶食醫保基金。
今年4月下旬,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會同醫保部門,牽頭黃浦、徐匯、靜安、楊浦等分局刑偵部門對短期內跨機構、高頻次配藥等異常行為,成功抓獲通過大量配藥套取醫保基金倒賣牟利的犯罪嫌疑人13名,當場繳獲各類藥品3000余盒。
今年3月,徐匯警方接市局刑偵總隊線索稱,陳某存在多次收購醫保藥品行為,疑似醫保套現。經查,陳某在2至3月間多次從不同參保人手中收藥,并將藥品轉售給滕某。進一步擴線后發現,滕某的藥品來源不僅限于陳某。丁某、王某、江某、李某、劉某等多人均為滕某下線,并定期向其供貨,再由滕某轉手賣給上一級“中間商”周某、於某。周、於二人將藥品分揀、打包后,通過雇傭司機丁某某,從郊區一家物流園集中發貨至外省市診所和藥房,構建起收購、販賣、轉運“一條龍”的非法產業鏈。
今年6月,警方對12名犯罪嫌疑人開展集中收網,查獲涉案藥品共100余箱、近3萬盒,種類涵蓋速效救心丸、通心絡膠囊等百余種常用藥品,總價值超過120萬元。這些藥品大多儲存在普通居民住宅內,缺乏必要的避光、避濕、冷藏等條件,存在嚴重用藥風險。
經審訊,周某、於某交代,他們曾長期從事倒賣藥品的非法活動,掌握向外省市藥房供貨的渠道。首次交易時,他們會手寫藥品清單,多為治療心腦血管、胃病等常用藥,不限制數量,以收得越多越好為原則。之后,兩人會根據首批回收藥品的銷售情況,再指定重點藥品繼續回收。
民警、醫保局工作人員清點查獲的涉案藥品
滕某作為核心中間環節,將其收來的藥品大批轉售,單次交易金額常超過萬元。調查發現,滕某與大量藥品同處一室,長期進行分揀、打包、銷售操作,環境雜亂。在其下線中,陳某從事廢品回收工作,固定蹲點設攤,在收廢品同時發展潛在配藥人員;江某、王某夫婦開設雜貨店,借日常經營之便接觸并收購藥品。其他下線則按一周至一個月不等的頻率供貨,每次交易金額約2000元。他們普遍通過壓價從參保人處收藥,層層加價獲利,市場價50元的藥品往往不足10元即可收進。
在公安打擊力度加大、市場風聲緊張時,這些嫌疑人往往短暫停手,“風頭”一過便又在暴利驅動下“重操舊業”。有一些犯罪分子誘導、唆使老年人使用醫保配購藥品,低價回收后再加價出售至外省市私人診所,從中非法牟利。
近日,上海寶山警方根據線索成功破獲兩個指使他人使用醫保配購藥品的醫保詐騙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總涉案藥品金額超40萬元。
今年3月,寶山警方發現本市多名老年參保人員存在短時間內在多家醫療機構頻繁就診并多量重復開藥的異常行為。通過對異常數據進行深度關聯分析,發現退休人員王某、邢某等人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期間利用醫保卡多次前往社區衛生院、附近醫院配取藥品,其所配的藥品數量遠超正常患者的用量。
經過大量走訪和排摸調查后,民警發現這些老年人在醫院配藥后都會立即與一名陳姓男子接頭,并將藥物交給對方。陳某平日里以“收二手舊貨”為幌子長期出現在小區或醫院附近,主動搭訕老年人。將退休老年人從醫院配藥只要自費藥物價格10%作為噱頭,唆使其配購治療高血壓、冠心病、感冒等慢性疾病的藥物,后以自費金額加價3到5元一盒的價格回購,再以藥物市場價6成左右的價格售賣至外地私人診所。
3月25日,寶山警方抓獲收藥人陳某及14名負責配藥的“下線”人員,在陳某家中查獲各類藥品1000余盒。同時在抓捕現場,民警發現陳某將收來的藥品隨意堆放,未根據藥品存放要求采取避光、避濕、冷藏等特定方式存儲,存在嚴重的用藥安全隱患。
與此同時,警方對此類騙取醫保基金的團伙開展類案打擊,在梳理近年來大量的異常開藥數據中,又發現了一個以于某為首的醫保詐騙團伙。經查,于某和陳某的作案方式如出一轍,都是以搭訕老人的方式收購老人用醫保基金購買的藥物,并非法出售。4月底至5月上旬,民警在于某家中將其抓獲,并在本市多地抓獲非法出售藥物的犯罪嫌疑人7名,查獲各類醫保藥品2380余盒。
據警方介紹,這些非法收購藥品多為高血壓、糖尿病、腦血栓等常見慢性病必備藥物,一旦失管,不僅會造成患者“買藥難、用藥貴”,更容易導致藥品因脫離冷鏈儲存失去藥性,嚴重擾亂藥品市場秩序,甚至危及群眾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