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閩江監獄“楓橋驛站”,一張桌子、三張椅子、兩杯清茶,民警引經據典,調解有方,讓罪犯在茶香氤氳間,使矛盾消失于無形……
近年來,為積極探索新時代監獄“楓橋經驗”與監獄教育改造工作契合點,閩江監獄秉承“刑事司法末端、社會治理前端”的工作思路,堅持“小事不出監舍,大事不出監區”的核心理念,用心用情打造獄內矛盾糾紛化解新品牌。而閩江監獄九監區出監管區調解罪犯矛盾成效尤為亮眼,民警們的“調解秘訣”是什么?
一個驛站,巧化干戈
“矛盾能在源頭化解的,就在源頭解決。”“生活瑣碎中易發生矛盾的,重點包夾管理。”“對于即將出獄的且有矛盾心結的,民警要多予以引導。”……經過民警一番討論,今年3月,九監區決定建立“監舍—管區—監區”三級矛盾化解機制,設立“楓橋驛站”矛盾調解室,由民警組成“紅色調解隊”,開展政策解析、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矛盾化解等活動。
“你不要把衣服曬在上面,我這都是干的衣服。”“干了就收起來,我還要晾呢。”今年4月,臨刑釋罪犯張某和王某,因為夜間晾曬衣物產生口角進而發生爭執。民警發現情況后,將兩人帶至“楓橋驛站”。
楓橋驛站內,民警與罪犯談話化解矛盾
俗話說“一杯清茶解憂愁”。“楓橋驛站”茶香四溢,民警耐心傾聽雙方訴求,指出問題所在。通過三分鐘冷靜、面對面交流、一對一談話等方式,緩解罪犯們的情緒。“是我錯了,不應該占著位置不給他人晾。”“我也有錯,不應該將濕的衣服晾在你衣服上面。”在民警的調解下,他們握手言和。
“楓橋驛站”成立至今,已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8起,實現“信息一屏掌握、預警一圖可現、處置一網協同”的良好局面。
泡一壺茶,解一次憂
作為監獄執法管理主體,監獄民警只有牢牢把握管理主動權、打好提前量,才能確保監管安全持續穩定。
“我從沒想過犯錯了,還能和警官坐下來喝一杯茶。”今年3月,臨刑釋罪犯黃某因在原分監區改造違規,減刑受到影響,收押至九監區后,情緒低落、忿忿不平。當看見“預約談話信箱”時,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遞了一封“滿腹疑惑”的信件。
民警與罪犯談話化心結
收到信件后,民警主動將黃某帶至“楓橋驛站”泡茶談心,通過耐心細致的解讀與分析,黃某在刑釋前終于了卻這一心結。
“‘預約談話信箱’就設置在每個監舍內,民警定期收集、逐級分類‘預約信件’,及時了解臨刑釋罪犯的改造思想動態,拓寬罪犯尋求幫助的渠道。”九監區監區長林玉興說,看見“預約信件”,民警都會主動聯系罪犯,在楓橋驛站內泡一壺茶、解一次憂。截至目前,九監區矛盾化解率達91.5%,切實將矛盾化解向源頭預防延伸,取得了“治未病”的良好效果。
融化“堅冰”,牽住親情
“媽媽,我以前的確做錯了,現在已經改過自新了,一直不敢聯系家里,就怕你們還在埋怨我……”在親情電話里,罪犯鄭某終于敞開心扉,向母親表示愧疚。“孩子,我們怎么會不愛你,你要好好改造,媽媽在家等你回來。”
今年5月,九監區新收押臨刑釋罪犯鄭某。在讀大專期間,鄭某隱瞞父母違法買賣銀行卡被公安機關抓獲,最終判刑入獄,斷送了美好前程。臨刑釋前,鄭某十分迷茫,不知該如何面對父母。
民警查看臨刑釋罪犯新生留言
“寫一封家書,再打一次親情電話。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民警充分利用“為人父”身份,教育引導鄭某寫下充滿懺悔的家書。一周后,鄭某通過親情電話說出了心里話,走好刑釋前“最后一公里”。
“我們通過搭建親情溝通互助平臺,暢通罪犯與其親屬‘零距離’情感交流渠道,同時開展法治思維教育,提升罪犯處置家庭糾紛的能力。此外,我們還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解罪犯心中對于家人的情感隔閡,修復破損的家庭關系,幫助他們走好新生路。”林玉興說。
未來,閩江監獄將深挖“以和為貴”文化內涵,健全完善獄內矛盾化解機制,建強用好“楓橋驛站”和“紅色調解隊”,力爭把矛盾解決在一線,化解在萌芽,為維護社會安定和諧作出新貢獻。(潘雯君 李世杰 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