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江西啟動實施“八五”普法規劃
時間:2021-08-04 13:53來源:江西政法網責任編輯:王曉

近日,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決議》明確,2021年至2025年,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提升全民法治素養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在江西省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

《決議》要求,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突出全民普法重點內容,持續提升全省公民法治素養,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大力推進各項事業依法治理,積極創新普法方式方法,健全完善社會普法工作機制,落實普法責任清單制度,推動形成黨委領導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八五”普法期間,江西省將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推動全民普法工作。廣泛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培訓、主題實踐、宣傳解讀、理論研究等系列活動,準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全面領會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江西篇章,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與此同時,突出學習宣傳憲法和憲法相關法,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落實擬任或者新提任領導干部憲法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突出學習宣傳民法典,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突出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突出加強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持續提升全省公民法治素養

持續提升全省公民法治素養。“八五”期間,江西省將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將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抓好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落實,健全完善國家工作人員法治培訓、法治講座等日常學法制度,將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國家工作人員考核考評的重要內容。

重點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抓好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推進全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尊法守法習慣。抓好農民法治宣傳教育,鞏固做實提升“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鼓勵和引導“法律明白人”參與農村基層依法治理,提高依法辦事意識和依法治理能力。抓好婦女、殘疾人、老年人、新業態從業人員等其他對象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依法維權能力。

2020年南昌市“法治文化基層行”暨“民法典進校園”活動(資料圖)

推出“贛系”法治文化精品

“八五”普法期間,要堅持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提升法治文化陣地品質,推動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推出“贛系”法治文化精品,建立“贛系”優秀法治文化精品庫,逐步實現共建共享。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講好江西法治故事、傳播江西法治聲音,擴大提升法治文化覆蓋面和滲透力。注重挖掘、研究、保護江西紅色法治文化,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社會樹立權利與義務、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觀念,推動法治精神在贛鄱大地根植人心。

與此同時,堅持依法治理與全民普法深度融合,深入開展鄉村(社區)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針對公共衛生安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理領域突出問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依法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提高全社會應急狀態下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探索普法服務供給新模式

創新普法方式方法,注重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開展實時普法。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釋法力度,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處理過程成為全民普法的公開課。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拓展普法網絡平臺,以互聯網思維和全媒體視角推進智慧普法,使普法更為群眾喜聞樂見。

堅持效果導向,注重分層分類,探索普法服務供給新模式,推廣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普法,把普法融入法治實踐、基層治理和日常生活,進一步增強公民的參與感、體驗感和獲得感。

健全完善社會普法工作機制,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加強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探索建立普法志愿服務評價和激勵制度,推動普法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引導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成立公益性普法組織。引導大眾傳媒自覺履行公益普法責任,在重要頻道、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開展公益普法,促進媒體公益普法常態化。

嚴格落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持續深化“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普法責任清單制度,推動形成黨委領導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新法制報方維芳)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