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信詐騙方式層出不窮,作案手法環環相扣,稍不留意就會掉進騙子“量身定制”的圈套。面對花樣百出、防不勝防的誘騙手法,淄博公安提醒,切莫因貪小利而吃大虧,不做電詐“工具人”。
前段時間,臨淄公安分局民警接到某銀行工作人員反映,一名群眾辦理取現業務時,對于正常詢問言辭閃爍,銀行工作人員判斷必有隱情,擔心客戶上當受騙,于是報了警。民警來到銀行后展開核實。經了解,該群眾銀行卡里29800元錢是其他人轉進來的,但是該群眾無法提供對方的真實信息。事出反常必有妖,經多方核實發現,這筆29800元錢是山東濟寧一名群眾剛剛被詐騙的錢。
經過民警耐心勸說,該群眾意識到自己是被詐騙分子利用,下載了一款“扶貧”類的詐騙App,對方讓其完成包裝流水的任務,給他發放150萬元的扶貧款。群眾為了拿到扶貧款接受了任務。因為貪圖便宜,該群眾成了電詐“工具人”。
電詐“工具人”是一種比喻,是幫助電詐團伙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相關人員的統稱。在電詐犯罪鏈條中,電詐分子為完成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大肆收購、獲取“兩卡”和個人信息,發展“跑分”洗錢、推廣引流等網絡黑灰產,利用多種手段利誘蒙騙群眾成為電詐“工具人”。據了解,由于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近期出現了一種線上詐騙+線下取錢的詐騙方式。詐騙分子誘導被騙群眾到銀行取出現金,安排專門人員上門取現,或者誘導被騙群眾通過網約車發送到指定的地點轉交特定人員,完成詐騙過程。
此前,臨淄的一名網約車司機就主動到公安機關報案,有人委托他從臨淄往昌邑縣郵送一箱奶。一箱奶的價值僅有幾十元,而運費卻高達四五百元,司機發現不正常,于是,第一時間向公安部門報案。民警了解到情況后,迅速聯系發件人,發現箱子里面裝著2萬元現金。經過民警的反詐提醒,發件人意識到自己在網上遇到了“殺豬盤”類的投資詐騙。
在此,民警提醒廣大群眾,不要參與幫助詐騙分子架設呼叫轉接設備、推廣引流、轉移涉詐資金等違法犯罪行為,防范被不法分子利用,避免淪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成為幫兇走向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