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東平湖畔,陽光明媚,碧波蕩漾。5月16日上午,由泰安市檢察院、東平縣檢察院聯合舉辦的“2025年黃河(東平湖)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在東平湖生態修復基地(增殖放流平臺)隆重舉行。省市縣三級檢察機關、市縣法院、相關行政機關及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特邀檢察員等百余名嘉賓齊聚一堂,數千名網友通過視頻直播方式“云參與”,共同見證司法力量與生態保護的深度聯動。
隨著主持人宣布“增殖放流開始”,經專業機構檢驗合格的8萬斤共214萬尾鯉魚、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苗,通過特制滑道源源不斷地游入東平湖。陽光灑在湖面上,鱗光閃爍間,新的生命力量融入這片水域。這些“生態精靈”將通過攝食藻類,發揮凈化水質、調節生態的作用,為修復東平湖水域生態鏈注入新動能。
“這是我們連續第6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放流魚苗已達400余萬尾。”東平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鄭巖介紹,此次放流的魚苗均經過嚴格檢疫,確保對本地生態系統安全無害。與此同時,現場還集中銷毀了一批非法捕撈漁具,沉重打擊了破壞漁業資源的違法行為,彰顯了“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逾越”的法治威嚴。
活動中,檢察官通過設置展板、發放手冊等形式,結合近年來辦理的非法捕撈典型案例,向在場漁民普及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及非法捕撈的后果。“過去覺得捕魚是‘湖里的營生’,現在才知道破壞生態要擔責。”一位漁民代表感慨道,“以后不僅自己要守法,還要當生態保護的宣傳員。”
東平縣檢察院東平湖生態修復基地自2024年5月成立以來,已累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3次,補植復綠200余畝,修復耕地150余畝。作為東平縣檢察院東平湖生態修復基地的“年度答卷”,此次活動不僅是對過往生態修復成果的延續,更是深入貫徹“生態立縣、產業興縣、綠色發展”戰略的新起點。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聚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嚴厲打擊非法采礦、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同步開展生態修復,為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貢獻更多檢察力量。”鄭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