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山東協同共治譜寫基層善治新篇章
時間:2025-08-15 16:17來源:山東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山東省泰安市岱廟街道希賢社區位于老城區。在當地居民眼里,這里有“三多”:老舊房屋多,遺留問題多,投訴警情多。而自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岱廟派出所與社區一道建立60余人的義警隊伍后,這個老社區煥發了新活力。

增設停車位、整治飛線充電、安裝充電車棚、無人機巡航……義警隊伍實行“賢能積分”,通過“網格走訪+社群收集”發現問題、排查隱患,開展化結暖心、街巷守望、平安護學等工作。僅“解疙瘩”調解隊去年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治理治理,理順了才能治。通過凝聚多元力量議事管事,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這里正呈現出崇德向善、互助友愛的新氣象。”希賢社區黨支部書記曹麗說。

這是山東省公安機關大力推進協同共治工作的縮影。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去年以來,山東公安機關牢固樹立協同共治理念,積極部署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整治,聚焦“中心”,加強黨委領導;聚焦“明責”,推動部門協同;聚焦“共建”,開展社會共治,積極推動社會治理、平安建設工作整體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省刑事、治安警情數同比下降23.1%、12.5%,刑事、治安立案數同比分別下降16.3%、1.3%。

聚焦“中心”,畫好“同心圓”

鄒平市公安局孫鎮派出所轄區以種植業為主,矛盾糾紛多與耕地相關,土地流轉帶來的承包合同糾紛、地邊之爭時有發生。今年以來,孫鎮派出所與司法所、村居法律顧問、國土所等聯合開展了涉土地警情的矛盾糾紛排查行動,通過審查土地承包合同、重新丈量耕地等方式,摸排了涉及6個村2萬余畝土地的承包合同,徹底清除了潛在的矛盾糾紛隱患。

聯合行動的背后,是鄒平市將矛盾糾紛化解納入黨政“一把手工程”后形成的治理新框架。

鄒平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組建由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確立“政府主導、公安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治理框架。目前,全市17個鎮街全部設立了警源融治中心,組建“3+N”矛調隊伍(調解民警、駐所律師、人民調解員,N種調解力量),專項設立“矛調資金”,用于人員招聘、績效獎補。

“通過頂層設計打破條塊壁壘,通過制度設計把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為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開辟了新路徑。”鄒平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曰海表示。

黨的領導是平安建設的根本保證,山東省公安廳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重視支持,推動印發《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見》,圍繞重點部位、人群、物品、領域,進一步明確公安機關和行業部門工作職責和協作任務。省公安廳推動省委政法委出臺提示社會穩定風險實施辦法,對突出涉穩風險實行政法、公安“雙推送、雙督辦”,形成“公安情指預警、黨政牽頭推動、部門聯動督導、屬地源頭化解、風險及時清零”工作閉環。

聚焦“明責”,擰緊“責任鏈”

學校安全工作涉及千家萬戶。莘縣成立了由政法、公安、教體、市場監管等9個部門參與的校園安全專項工作組,建立了“六長聯治”(派出所所長、警長、校長、保衛科長、保安隊長、學生家長)機制,為學校保安員全部配發八件套(對講機、防暴頭盔、防割手套等),在各學校周邊增設450余處臨時停車泊位,有效提升校園安防水平。

規范設置“護學崗”2.9萬個,設立醫院警務室1231個,完善硬質防沖撞設施9萬余個……通過壓實責任、堵塞漏洞,一張部門聯合守護平安的防護網正在山東全省發揮作用。

山東省公安廳會同省教育廳、衛生健康委、交通運輸廳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部位防沖撞設施配備和標準指引》;以省“兩辦”名義印發《關于加強學校周邊安全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聯合省教育廳出臺校園安全工作17條措施;聯合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醫院警務室建設規定》,明確全省三級醫院、縣級綜合醫院全部設立警務室,通過完善安檢制度措施,以精準知責明責做到正確履職盡責。

6月26日下午,日照市人民醫院發生一起醫患言語沖突事件。護士站通過警務室一鍵報警系統發起求助,日照市公安局東港分局泰安路派出所駐院民警劉寶輝立即帶領保安人員趕到,將雙方引導至調解室,厘清矛盾起因并平息事態。

該醫院保衛科科長李華表示,警務站實行“公安+醫院”聯動機制,常駐2名警力協同處置糾紛,將社區治理經驗引入平安醫院建設,從法律層面指導矛盾定性,優化處置流程,今年以來已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6起。

警務站還指導醫院內保部門配齊安保防暴裝備,安裝智能化安防系統,每月邀請教官對醫院的保安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發動保安、物業人員及時發現問題隱患。今年以來,已攔截危險品10余件,摸排苗頭性信息24條。

聚焦“共建”,壯大“基本面”

共享單車亂停、高空拋物、噪聲擾民……這些事情往往讓派出所民警忙個不停,而在濟南市歷城區,隨著“網格治理+數據賦能”的社會治理工作平臺“歷接歷辦”運行,情況大為改觀。歷城區將全區版圖“切”成1409個基礎網格,由社區書記和社區民警共同擔任“雙網格長”,為全區網格員制定了與社區警務相契合的8大類15項工作職責,讓治理責任“到人到家”。

“9時01分,簽收;9時12分,到現場核實;9時25分,聯動社區調解員及相鄰網格員進行現場調解;9時50分,完成調解、乘客支付了洗車費用”——這是王舍人街道萬象新天社區網格員李雪梅6月初接到的一起因乘客醉酒嘔吐、司機要求賠償未果而產生的非警務類警情處置任務。她使用“歷接歷辦”App,不到50分鐘處理完畢。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歷城分局共向“歷接歷辦”平臺推送非警務警情7900余條,均得到圓滿處置。

山東省公安機關通過搭建有效載體,大力推動警格與網格深度融合,動員黨政干部、治保力量、保安員、網格員、志愿者參與矛盾化解、巡防巡控、宣傳引導等工作,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在泰安,公安機關以打造“泰安義警”品牌為抓手,搭建市、縣、鄉、村四級組織體系,將分散的群防群治力量集中化、規范化,并研發了“泰安義警”App平臺,實現信息化、規范化管理,義警隊伍迅速壯大,每萬人中有義警211名,推動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向好,2024年違法犯罪類警情數同比下降13.8%。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