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調解協議那一刻,柯家人心里的“結”總算解開了。
兩年前,老柯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喪生,經交管部門認定,肇事司機負全責,然而雙方卻未能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
眼看矛盾越積越深,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人民檢察院駐區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協調各方力量,歷經十余次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這起案件是黃石檢察機關依托綜治中心平臺高質效化解矛盾糾紛的生動實踐。
“我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動檢察工作室深度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體系,探索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切實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黃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項金橋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聯動解糾紛
“他打傷了我,還不愿道歉賠償,一定要受到懲罰!”近日,在黃石市黃石港區綜治中心,老江情緒激動,聲音中滿是憤懣。
2024年2月,老江酒后行為失當,在麻將館里與他人發生沖突。好友老何上前勸架,不料“引火上身”,與老江扭打在一起,致其輕傷。
案件發生后,老何雖認罪態度良好,卻堅決不同意賠償。
“我們不能就案辦案,將犯罪嫌疑人一訴了之。”黃石港區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積極協調,邀請黃石港區人民法院法官共同參與,在綜治中心聯合開展調解工作。
最終,老何愿意承擔賠償責任,老江出具了諒解書,二人握手言和。
黃石港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曾珍介紹說,該院近年來與公安機關、法院、司法局等部門緊密協作,探索建立輕罪案件矛盾糾紛同步化解協作機制,推進輕罪案件矛盾糾紛在辦理中化解。
2024年以來,黃石港區檢察院在區綜治中心就辦案中的矛盾糾紛,召開檢察聽證會20余次,開展聯調聯處3次。
“全市檢察機關依托綜治中心平臺前移矛盾化解端口,通過構建多元解紛對接平臺、實行多元解紛措施,努力將糾紛化解在萌芽、問題解決在基層。”黃石市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主任郎昭華說。
黃石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市6家基層檢察院在縣(市)、區級綜治中心設立檢察工作室,實現入駐縣市區綜治中心全覆蓋。截至目前,入駐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已處置群眾信訪300余件,依法實質性化解重大信訪案件40件。
高效化積案
20多萬元的欠款,執行近8年還不到位,黃石市大冶市的張女士為此走上漫長的維權之路。
今年2月21日,張女士來到大冶市綜治中心,向輪值接訪領導、大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晶反映情況。
鑒于案情復雜,王晶主動包案,組建由控告申訴、民事行政檢察等部門檢察官為成員的辦案組,推動信訪積案實質性化解。
經查,借款人劉某多年來以打零工為生,還需撫養兩個未成年子女,暫無償還能力。
大冶市檢察院對癥下藥,組織相關各方開展聯合調解,通過“部分現金償還+第三人擔保”方式,促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3月7日,大冶市檢察院召開檢察聽證會,對張女士信訪案件辦理情況進行公開聽證,張女士當場簽訂息訴罷訪書,多年信訪積案得以圓滿化解。
近年來,黃石檢察機關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治理”,依托綜治中心常態化開展領導包案、帶案下訪、調查核實、公開聽證,探索形成“前端排查—一體履職—聯動處置”的信訪矛盾全鏈條、檢察業務全覆蓋化解模式。
2023年以來,黃石檢察機關共化解信訪積案26件,群眾滿意度達100%。全市涉檢信訪總量同比、信訪上行率實現“雙降”,重復信訪清零。
基層優治理
“前期治療加后期康復共12萬元,一分不能少!”
“我們這幾年生意不景氣,拿不出這么多……”
不久前,黃石市西塞山區工業園區(河口鎮)綜治中心晨鷺檢察驛站內,一起因口角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正在調解。
“我們認為有達成刑事和解的可能,于是組織當事雙方到檢察驛站調解,努力推動案結事了人和。”組織調解的西塞山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華斌說。
據悉,晨鷺檢察驛站現已遍布西塞山區5個鎮街綜治中心,成為當地檢察機關延伸職能、助力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
“自從有了檢察驛站,與群眾接觸更多,工作也更接地氣。”西塞山區檢察院書記員張雅斌介紹說,群眾遇到涉法涉訴問題時,無論大小都喜歡到驛站反映,他們借此機會征集法律監督線索,開展法治宣傳。
群眾需求在哪里,檢察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黃石市陽新縣是農業大縣,當地檢察機關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通過“板凳上的聽證室”“田間聽證會”,廣泛邀請鄉賢、村干部用方言說理釋法,為鄉村治理法治化出謀劃策。
據統計,黃石檢察機關入駐基層綜治中心后,已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11份,有力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我們將加強‘四大檢察’融合一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協同性,推動入駐檢察工作室規范化運轉、實質性發揮作用,將其打造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陣地,參與基層治理的平臺,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黃石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瞿義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