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黃鶴樓銘記著“生命至上、舉國同心”的抗疫豐碑;滔滔長江水奔涌著“萬眾一心、頑強拼搏”的抗洪壯歌;蒼蒼大別山傳承著“堅貞忠誠、永跟黨走”的紅色血脈。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要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湖北武漢公安機關深植“三大精神”沃土,積極將其轉化為打擊犯罪、守護平安、服務民生、護航發展的磅礴動力。2025年上半年,武漢公安堅持探索“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不斷提升警務效能,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9%,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9.3%,現發命案、搶劫案、搶奪案實現“全破”,向人民群眾交出一份務實創新發展的平安答卷。
大別山精神鍛造
紅色血脈淬煉忠誠警隊
“革命先輩的忠誠與擔當,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新洲區分局徐古街派出所“99后”指揮長桂澤文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目光堅定,莊嚴宣誓。
3年前,桂澤文初到徐古街派出所時,面對山區復雜的山路和治安警情一度茫然。但他迎難而上,白天走村串戶繪制“民情地圖”,晚上研判案情梳理線索,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干。今年3月,轄區一村灣連續發生入室盜竊案,他細致勘查,通過現場提取的一個痕跡物證快速鎖定嫌疑人秦某某,為受害群眾追回價值11萬元的被盜財物。“城市娃成了山里通!”村民們的打趣道出紅色育警的實效。
新洲區位于大別山余脈南端,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新四軍第五師根據地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要地。這片浸透革命鮮血的土地,孕育了“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的大別山精神。
新洲區分局將傳承紅色基因作為育警“第一課”,組織民警重走紅軍路、瞻仰烈士紀念碑、聆聽革命故事,讓忠誠信仰融入血脈。2023年1月,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唐超在負傷的情況下仍死死拽住嫌疑人直到增援戰友將其控制。
新洲公安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構建現代警務體系,打造情報指揮中心統籌、五大實戰中心協同、五大戰區防控的“1+5+5+N”實戰新機制。2025年以來,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4.6%,民生案件破案率提升29.4%,。這些成效,正是大別山精神內核在新時代警務工作中煥發生機的生動演繹。
今年以來,新洲區分局2個集體、21名民警立功受獎,刑偵大隊唐超榮立“個人二等功”。“紅色是新洲公安的底色,大別山精神是我們的靈魂。”分局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紅色警務實踐,在打擊犯罪、服務群眾、護航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抗洪精神礪劍
萬眾一心筑牢江城安瀾
“1998年抗洪時,我的前輩們在這守過,現在輪到我們了!”
2020年7月,面對天興洲18年來首次扒口行洪的嚴峻考驗,時任洪山區分局天興街派出所所長的余詠喜帶領19名民警輔警全天候開展巡查,并與群干力量緊密配合,織就一張嚴密的防控網絡。
“全島巡邏一趟,能被叮咬三個包就算走運。”民警們的雙臂布滿紅腫潰爛的咬痕,在蚊蟲如麻的堤岸間往返30公里,以木筏丈量險情,用堅守守護居民未轉移的財產。
這份堅守,與1998年驚濤駭浪中的武漢防汛戰場一脈相承。當年長江流域遭遇世紀洪水,武漢公安民警立下“誓與大堤共存亡”的鏗鏘誓言,與百萬群眾死守大堤,鑄就了不朽的抗洪精神。
而如今抗洪精神血脈已化作現代警務動能,洪山區分局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緊盯發生在群眾身邊、影響群眾利益的侵財小案,在全市首創“快反”機制,對民生小案實現“以快制快”。今年5月,洪山警方從一起本地報警入手,深挖擴線,精準研判,一舉破獲虛假代購系列詐騙案件,為16名受害人挽回近4萬元損失,上演了“民心筑堤”的現實答卷。
“堅韌不拔的毅力要刻進每起案件!”據洪山區分局刑偵大隊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分局盜竊案件、接觸性詐騙、涉網案件等破案率大幅上升,全區刑事有效警情呈現不斷下降的良好態勢。
“1998年的標尺刻的是生死,今天的標尺量的是民心。這就是抗洪精神的時代答卷!”天興街派出所民警劉鑫說道。
抗疫精神鑄魂
生命至上踐行公安使命
6月27日晚,青山區分局民警李新偉堅守在燈火通明、人流如織的恩施街美食街,他的警服雖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但巡邏的腳步并未停歇。
突然,路口傳來爭吵聲——兩名車主因倒車問題引發糾紛,氣氛劍拔弩張,李新偉立即上前了解原因,耐心開導,及時化解了矛盾。“抗疫時我們日夜堅守,現在守護城市安全同樣不能松懈。”李新偉又繼續投入到巡邏工作。
傾力守護當“夏”,為平安加“碼”。6月以來,武漢公安機關針對夏季治安特點強化治安打擊整治,廣大民警輔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守護群眾“三餐煙火暖”。一幕幕,和五年前抗疫期間的堅守如出一轍。
武漢公安將抗疫精神轉化為守護城市的強大動力,持續為英雄之城的安寧和發展保駕護航。
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武漢市公安局專門組織成立政務服務支隊,不斷優化流程,為企業和群眾紓難解困;規范調整劃分2895個社區警務單元,組建近2900支社區警務團隊,在老百姓身邊就近守護、傾力幫扶。
“我父親患有腦梗及阿爾茲海默病,現在身份證丟了,辦理醫保報銷時可能會遇到麻煩。”6月24日上午,武漢市硚口區某醫院病房內,硚口區分局政務服務大隊民警王藝霖、彭鴻浩上門為陳爹爹采集辦證信息。“證件制好后我會及時通知您。”
“抗疫時我們為守護群眾生命全力以赴,現在為群眾服務也要用心用情,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王藝霖說。辦理完成后,民警又趕赴另一家醫院,為其他困難人員提供上門辦證服務。
疫情肆虐的艱難時刻,全國“公安楷模”、硚口區分局利濟派出所民警吳涌連續駐守社區61天,因過度勞累倒在崗位上。他用生命詮釋的“舍生忘死”精神正是抗疫精神的一部分,如今成為照亮戰友前行的燈塔。
扎根老舊社區20余載,把群眾的小事當作頭等大事的鄂紅兵;面對持刀歹徒挺身而出身中15刀仍緊追不舍的邱建軍;帶領團隊從海量數據中抽絲剝繭屢破大案的萬松;為保護周圍群眾舍身攔截沖卡車輛的蔣仲超……,和吳涌一樣的后繼者們用實際行動,鑄牢英雄之城的平安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