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百面錦旗背后的“平安密碼”
時間:2025-07-15 11:39來源:津市公安責任編輯: 安羽


汪家橋派出所的一面錦旗墻

“公正執法,神速破案”。7月8日,湖南省津市市公安局汪家橋派出所民警屈伸向記者展示收到的錦旗。

汪家橋派出所,曾被公安部授牌“人民滿意派出所”,2019年被評為全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近年來,該派出所已收到超百面錦旗,其背后藏著怎樣的“平安密碼”?

“女警接待室”搭建婦女兒童“安心港灣”


“女警接待室”,女警郭燕耐心與女孩溝通

汪家橋派出所有一間特別的“女警接待室”,專門用作接待涉及婦女與兒童類案事件。

空間私密、布置溫馨,配備兒童安撫玩具等,女警團隊創新研發“情景重建工作法”,使用樂高積木還原案發現場、故事接龍、繪畫療法等引導回憶細節,配合同步錄音錄像,顯著提高兒童證言的采納率。

今年3月,13歲的中學生曉月被老師帶至“女警接待室”尋求幫助。她是一起校園激烈矛盾事件的當事人,事發后一直情緒低落,成績嚴重下滑,在學校經常莫名哭泣,老師家長擔心不已。女警郭燕敏銳察覺到曉月的顧慮,運用繪畫療法引導她畫出“害怕的事情”,最終幫助女孩完整還原事件,后續跟蹤幫扶讓曉月慢慢走出陰影。

“我們創新推出的情緒安撫、事實引導、法律釋明‘三步溝通法’,已在多起涉及婦女兒童或隱私類案事件中,幫助受害者完整陳述,讓遭受侵害的人重建自信。”郭燕說。

女警還化身“流動普法員”,將傳統警務宣傳轉變為沉浸式教育,在校園開展“防拐騙實景演練”,在社區開設“媽媽普法課堂”。汪家橋派出所建立“1+N”幫扶機制,1名女警結對幫扶多名重點對象,為遭受侵害的婦女和兒童量身定制“心理康復路線圖”。

郭燕介紹,汪家橋派出所探索完善女警接待崗機制,將性別視角深度融入執法服務,通過機制創新、專業賦能與多元聯動,構建覆蓋預防、保護、幫扶與打擊的全鏈條保護體系。

“板凳會”成民警“接單工具”


民警在一家愛心組織開展板凳會宣講

鄰里糾紛是社區常見問題,汪家橋派出所精耕“社區警務”,聯合社區居委會、物業與業委會,用一條條板凳,將平安宣傳、矛盾化解、政務服務等送到群眾身邊。

在新村社區的兩家養老院,每周召開的“板凳會”成為民警的“接單工具”。民警收集梳理群眾需求,制定清單,發放警民聯系卡,拿出“幫代辦”措施,深受居民歡迎。

“小楊,真是謝謝你,不然這錢不知什么時候才取得出來。”6月27日,新村社區居民李靜向民警楊楚峰連聲感謝。

李靜的老伴腿腳不便,兩人都住進了養老院,因老伴身份證丟失,銀行卡取不出錢成為她的心病。“板凳會”上,李靜請社區民警楊楚峰幫忙。第二天,楊楚峰便把人口與出入境管理大隊的同事帶到養老院現場辦理,解決了老人的難題。

民警利用一張張小板凳,將警務宣傳搬到群眾家門口。在涼亭里拉家常,回訪當事人,通過“坐在一起聊聊天”,拉近矛盾雙方距離,讓矛盾糾紛化解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2024年,汪家橋派出所獲評“全省最美警隊”。今年以來,該派出所轄區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62%,治安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

“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辦”


民警開展矛盾糾紛化解

“我要報警!”前不久,由于孩子挨打,津市銀苑路居民劉蘇要求打人者李剛賠償2萬元精神損失費。

民警楊楚峰介紹,劉蘇的孩子活潑好動,時常發出打鬧聲,樓下鄰居李剛需照顧有病的父母,怨氣不斷積累,動手打了該小孩。

雙方情緒激動。汪家橋派出所接警后,辦案民警迅速啟動平安指數調解法。“經過3次初級調解,兩次深入調解,一次回訪鞏固,李剛主動道歉并賠償2000元,糾紛得以化解。”汪家橋派出所所長陳俊介紹,2023年起,汪家橋派出所創新打造平安指數平臺,以指數共享、指數算法、指數評估優化調解程序,促進矛盾糾紛的排查和有效化解。

“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辦。”汪家橋派出所堅持把小案偵防作為首要民生實事,利用“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實現破案又快又準。今年以來,入室盜竊案、車內財物盜竊案破案率均達100%。

津市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津市市公安局堅持“打防結合,以防為主”,探索“主動警務、創新警務、融合警務和精致警務”模式,充分發揮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文中案件所涉人名均為化名)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