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犯事,你們為什么抓我?”“你以為過了27年,事情就會消失,大家就會忘記嗎?”這是民警在抓捕一名嫌疑人的對話。
近日,海口市公安局龍華分局通過線索研判,抓獲了1名犯罪嫌疑人,該嫌疑人正是身負命案,潛逃了27年的向某。
嫌疑人向某到案現場。(警方供圖)
案發:27年前,男子傷人致死后潛逃不知去向
據民警介紹,1997年,33歲的向某住在甘肅省蘭州市。當年7月14日,向某應朋友的邀約,到歌舞廳玩耍。
血氣方剛的青年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時,向某突然與服務員劉某發生了口角糾紛。
情緒失控下,向某拿起一旁的凳子砸向劉某。直到劉某倒地、失去意識后,向某才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隨后,他趁著場面混亂時逃離現場。
現場人員很快報了警。民警到達現場后,及時將劉某送往醫院,但劉某已沒有生命體征。
事發當天,向某就已逃到外地。由于當時的辦案條件有限,甘肅蘭州警方多年來都沒有找到向某,案件始終沒能取得突破性進展。2002年,甘肅公安機關將向某的信息列入在逃人員名單。
偵查:民警從一張老照片確定命案嫌疑人
今年8月初的一天,海口市公安局龍華分局刑警大隊民警周振興像往常一樣到辦公室上班。他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習慣性地查看網逃人員的相關信息。一條紅色預警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兩人的名字一模一樣,這個長期在海口活動的向某,很可能就是甘肅一起命案嫌疑人向某。我們目前查不到海口向某的任何有關信息,所以要快速核實這個人的身份,但是不要打草驚蛇。”周振興和同事進行分析研判。隨后,民警們根據分工立即前往向某的居住地,對其社會關系進行調查。
根據調查走訪,民警了解到,這名與在逃人員同名同姓的男子在海口租房住,沒有結婚,平時深居簡出,不與外人社交,沒有什么朋友,時常在半夜騎電動車出門。
“通過調查,我們沒有發現向某的戶籍信息,也找不到有關他的任何痕跡。”周振興說。
憑著多年的辦案經驗,民警們一致認為,“憑空出現”的向某并不簡單,符合在逃人員的特征。
深度分析研判后,民警聯系了甘肅警方對向某的身份進行核查,并拿到了向某以前的照片,進一步確定了向某的真實身份。
“雖然向某現在已經60歲了,但長相和原來的樣貌沒有多大的變化,我們一看照片就確定了他的身份。”周振興說,民警確定了海口向姓男子就是身負命案潛逃27年的犯罪嫌疑人向某時,警方也鎖定了他的活動軌跡。
偵破:逃來海南后不使用身份證白天不敢出門
警方查明,向某平時靠騎電動車拉客為生,但白天都在家休息,到了夜晚,甚至是深夜,才會到海口各娛樂場所門口拉客。
警方雖然掌握了這些信息,但向某行蹤并不固定,所以民警們只能“守株待兔”。
8月23日3時許,在海口公安機關的布控下,辦案民警經過近6個小時的蹲守,在美蘭區某酒吧附近將正欲載人離開的向某抓獲。
“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證。”“這些年你聯系過你的家人嗎?”被抓后,向某對于民警的突審,閉口不答,也不出示有關身份的相關證件。
“事情瞞了20多年了,你覺得你還能再瞞下去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聽到周振興說出這句話,向某呆滯的臉上突然抖動了一下,隨后臉上出現了釋懷的表情,眼神中夾雜著后悔和失望。
最終,向某如實交代了他的真實身份和犯罪事實。
“我就是多年前在蘭州失手將人打死的向某。這些年我白天不敢出門,不敢使用身份證,但是我其實從來沒有忘記過那件事。我的名字時刻提醒著我,我是犯了錯的人。”落網后,向某表示,他因為不敢自首,每天只敢在深夜出門,這些年過得非常累,早就過夠了東躲西藏的日子,被抓也是一種解脫。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向某對其在甘肅蘭州故意傷人致死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目前,向某已被移交至甘肅警方,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