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棉田飄來除草劑之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綜治中心“田間調解”暖了鄰里心
時間:2025-07-08 12:54來源:兵團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六月的驕陽炙烤著棉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某連職工張某卻心頭冰涼——自家長勢喜人的棉花,一夜之間大片葉片枯黃卷曲,嫩苗泛起紅斑。“這可是全家的指望啊!”心急如焚的張某順著風向一望,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剛用無人機噴灑完除草劑的鄰地棉農李某。

“隔著排堿渠呢,咋能賴我!”面對張某的質問,李某滿腹委屈。一個咬定損失慘重必須賠償,一個堅持證據不足拒不認賬。昔日和睦的鄰居,在田埂上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眼看矛盾升級,兩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走進了團場綜治中心的大門。

綜治聯動,“跑腿調解”下田間

群眾有糾紛,綜治來“兜底”。十團綜治中心立即啟動聯動響應機制,織起一張“解紛網”。派出所民警、連隊“兩委”干部、人民調解員組成的聯合調解小組,頂著烈日直奔糾紛棉田。

現場就是“辦公室”。調解員們卷起褲腿下地,仔細測量地塊間距、查看當天風向風速,對比受害棉株特征,并調取了李某的無人機作業記錄。

鐵證漸漸清晰:李某操作時忽略了風的影響,導致含草甘膦的藥液隨風飄移,造成了“藥害”。

面對詳實的勘查結果,李某低下了頭:“唉,沒想到風一吹,真闖了禍……”

“炕頭算賬”,法理情融解心結

責任雖明,賠償金額又成了新疙瘩。張某憂心收成,李某怕被“漫天要價”。

調解經驗豐富的老馬調解員把雙方請到了連隊活動室的“炕頭”上。

“《民法典》1165條說了,過錯侵權得賠。”老馬先亮明法理。緊接著,他請來的農技專家拿出專業測算,根據受害面積比例、棉株受損程度及當前市場預期價,一筆一筆算出了科學合理的賠償區間。

數字清清楚楚寫在紙上,擺上炕桌。看著專家細致的解釋和透明的算法,張某緊鎖的眉頭舒展了,李某也松了口氣:“這么算,咱心里就有底了,該賠多少我認!”

調解員趁熱打鐵:“咱綜治中心就能給協議做司法確認,跟法院判決一樣管用,不花訴訟費,不用來回跑!”對比打官司的耗時耗力,這“家門口”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徹底打消了兩人的顧慮。

棉田重歸寧靜,握手言和情更暖

幾番“地頭勘查”加“炕頭懇談”,僵局終于打破。

在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見證下,李某誠懇道歉,當場簽下賠償協議并承諾按期支付。張某也接受了合理的賠償數額,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真沒想到,沒紅臉、沒上法庭、沒花一分錢,咱這煩心事兒就解決了!”握著調解員的手,張某感慨萬千。

李某也如釋重負:“多虧綜治中心跑前跑后,專家算得明明白白,不然真得打一場糊涂官司,傷了和氣。”

棉田邊的排堿渠水靜靜流淌,倒映著兩位老鄰居重新握在一起的手。

一紙薄薄的調解協議,承載的是法治的公平與效率,更浸潤著化解矛盾的智慧與溫情。當無人機掠過廣袤棉田,團場綜治中心織就的聯動調解網絡,正悄然守護著連隊的和諧。它不在高堂之上,而在阡陌之間、在農家炕頭,用“跑斷腿”的真誠和“算細賬”的智慧,將法理情融入基層治理的脈絡,為豐收的希望保駕護航。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