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山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林峰海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山東省委政法委、省法學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增強法學研究的政治性、應用性、組織性,推動法學研究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引領發展、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東、法治山東,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強的法學法律支撐。
著力增強法學研究政治性。加強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邀請著名法學專家為省委理論中心組作輔導報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省政法機關、法學法律界深入組織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召開座談會、研討會、交流會,深入院校、社區宣講,開展教育培訓,深刻領會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努力做到學思悟貫通、知信行統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把科學思想轉化為法治建設、法學研究實際成效。二是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利用山東豐富歷史文化,組織廣大法學法律專家學者,通過課題研究、專題調研等形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開展25場、350余人次學術活動,形成研究成果122篇,位居全國省級法學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成果第一名,連續八次榮獲中國法學會優秀組織獎。三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省委政法委全體會議、委務會和省法學會會長會議、黨組會經常分析部署政法機關和法學法律界意識形態建設。召開加強研究會黨建引領工作座談會、意識形態工作座談會、法學研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實現研究會黨組織全覆蓋,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組織領導。創新意識形態“四八”工作機制,印發《加強對全省法學法律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四個政治文件,嚴格活動方案、疫情防控、意識形態責任人等八把關,嚴格各類論壇、網站等管理,加強法治評論員隊伍建設,開展意識形態風險隱患排查化解,深化法學研究領域安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著力增強法學研究應用性。發揮五個作用:一是發揮資政建言作用。組織智庫專家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法律保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重點任務,編輯建言30期,專題報告20余次,12項對策建議上升為省級決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關法律意見建議、疫情后有關社會治理法律問題意見建議兩個專題報告,被中國法學會采納并報中央領導同志。二是發揮服務發展作用。成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法治保障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糾紛解決中心、涉外法律服務中心,舉辦第十一屆東亞破產重組論壇和國際法論壇;組成15個智庫專家課題組和百個法律服務隊聯系服務百家企業,設立企業智庫專家門診,深入700多家企業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活動。開展“運用禁訴令維護我國司法主權”課題研究。先后兩次在全國法學會有關工作會議上介紹服務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做法。三是發揮法治引領作用。組成專家團全程跟進平度微信移群案、濟南農商行彭勃案,及時提供法理支持。特別是平度微信移群案,創新網絡空間治理辦法,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人民網、中央電視廣播總臺等20多家媒體進行報道。四是發揮改革創新作用。扎實開展司法責任制改革第三方評估,組成智庫專家組深入法院、檢察院調研評估,形成高質量評估報告,為深化省司法體制改革提供決策參考。組成智庫專家組四次分析研究9起職務犯罪案件,提出專業意見建議,努力促進案件裁判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五是發揮深化社會治理作用。開展“十四五”規劃建議“完善社會治理、加快構建現代安全體系戰略研究問題”、命案防范研究、公共視頻監控信息安全保護立規、商圈網格化服務管理系列重要問題調研,提出專題報告。推進基層法律服務。創新成立愛心法律義工團、社區法律服務診所、法律服務站,舉辦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打造和為貴社會治理品牌,主動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增強法學研究組織性。打造五個平臺:一是打造山東政法智庫平臺。成立以32名智庫成員為骨干的山東政法智庫。建立健全山東政法智庫跟進服務重要案事件工作規程等制度,設立《政法智庫建言》,成立10余個重大案事件專家團。智庫納入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文件,列入省新型重點智庫,新型政法智庫課題研究入選中央政法委第六批十大課題。二是打造齊魯法治文化平臺。召開齊魯法治文化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出臺《齊魯法治文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公布42個齊魯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單位,成立15個齊魯法治文化研究基地,選樹66名全省法學法律研究領軍人物,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創立齊魯法治文化大講堂、法治論壇,充分發揮法治文化規范引領作用。三是打造法治人才培養平臺。召開全省政法機關支持參與法學院校法治人才培養工作推進會議,出臺全省政法機關支持參與法學院校法治人才培養工作十七條意見,設立100個全省法學院校法治人才培養基地、10個全省政法干部培訓基地。舉辦10屆全省高校大學生模擬法庭大賽,連續8年榮獲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優秀組織獎。開展26次全省優秀法學成果獎、三屆全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家評選,推薦的一名專家被聘為長江學者,一名專家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法學家。四是打造課題研究平臺。實現三步走:從2014年首次開展省法學會課題研究,到2019年納入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項—平安山東法治山東建設專項課題,到2020年納入全省政法工作課題研究體系,取得700多項優秀成果。承辦中國法學會第八屆中國法學家論壇、首屆中日韓法律論壇,成立中日韓高端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中日韓法律研究基地。完成中國法學會6項課題研究,提升《法學論壇》辦刊水平。五是打造研究會平臺。成立應用型、理論型、前沿型研究會41個。建立健全省法學會領導聯系指導等制度,深化理事會和秘書處建設,不斷提升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涌現出企業破產與重組研究會等全國法學會先進集體,中國法學會在山東省召開企業破產與重組研究實踐現場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