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小調解”彰顯“大治理” “法治溫度”暖人心
時間:2025-09-01 15:52來源:龍江政法網責任編輯: 陳言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鄰里糾紛看似小事,若處理不當,極易演變為影響鄉村和諧的“大麻煩”。近日,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老山頭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成功化解一起因施工引發的鄰里糾紛,不僅讓劍拔弩張的雙方握手言和,更以“小調解”彰顯“大治理”,為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建設寫下生動注腳。

施工損樹引糾紛 村社調解遇瓶頸

近日,永吉村村民石某反映,鄰居王某在自家林地附近使用鉤機平整房場時,因操作不當導致其10棵樹木樹根裸露,樹木面臨死亡風險。為此,石某提出3000元賠償要求,而王某認為金額過高,僅同意賠償數百元,雙方情緒激動、各執一詞,爭執險些升級。

“都是一個村的鄉親,還是沾親帶故的鄰居,本來不該鬧到這份上。”永吉村黨支部書記坦言,涉事樹林的林權明確歸屬石某,王某施工前未提前溝通,確實有失妥當。石某發現時,林地周邊土地已被翻動,多棵樹木因施工樹根受損裸露。

“他覺得既沒被尊重,財產又受了損失,氣不打一處來;王某則覺得‘不是故意的’,賠償要價太高。”村委會雖多次組織調解,但因雙方分歧較大,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矛盾逐漸積累,急需更專業的力量介入。


法理情相結合 兩輪調解促和解

接到求助后,老山頭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迅速響應,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合村兩委開展工作。“基層矛盾糾紛調解,不能只講‘硬規矩’,也得念好‘人情經’。”工作人員提出“法理情”三位一體調解思路,為該起矛盾糾紛化解定下基調。

調解中,工作人員一方面向王某擺事實、講法律,明確其施工操作不當造成他人財產損害的責任,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財產損害賠償條款,細致解讀責任認定、賠償范圍等法律邊界,引導其正視行為后果;另一方面耐心傾聽石某訴求,結合樹木樹齡、生長狀況等實際情況,客觀分析合理賠償范圍,疏導其情緒,勸說其“看在鄰里情分上理性維權”。

經過兩輪“面對面”深入溝通,從法律規定到鄉鄰情誼,從損失評估到責任劃分,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逐條梳理、耐心勸導,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共識,王某自愿賠償石某1500元,石某對此表示接受。雙方當場簽訂書面調解協議,握手言和,一場僵持多日的矛盾糾紛就此圓滿化解。


小糾紛折射大格局 基層防線守平安

“這起矛盾糾紛的化解,正是通過‘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閉環處置機制,既彰顯了綜治中心‘矛盾調解不推諉,群眾滿意是目標’的堅定決心,也讓群眾辦事解紛實現了‘最多跑一地,只進一扇門’。”

近年來,老山頭鄉以綜治中心為樞紐,聯動村社、司法、民政等多方力量,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網絡,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通過把法治宣傳融入調解過程、把人文關懷注入矛盾糾紛化解,該鄉不僅依法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更修復了鄰里關系、凝聚了鄉村溫情,實現了“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穩定一方”的效果。

如今,在老山頭鄉,綜治調解已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主渠道”,基層綜治力量正以“第一道防線”的擔當,為鄉村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讓群眾在每一次公平公正的調解中感受到法治溫度與治理效能,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筑牢根基。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