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桂大地的青山綠水間,始終回蕩著一首激蕩人心的正氣長歌。
三十載春秋更迭,廣西見義勇為事業從一粒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用3519個閃光的名字,在壯鄉大地書寫了一部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
從北部灣的驚濤拍岸到漓江的秀水青山,從邊境線上的忠誠守護到城市街頭的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精神火炬在這片熱土上代代相傳,照亮了平安廣西建設的每一個角落。
三十載春華秋實,八桂大地正氣升騰。而一套集完善政策法規、選樹先進典型、強化輿論宣傳、健全保障體系于一體的長效機制,正為這份浩然正氣注入持久生命力。
市民在運動中感受正義力量。
鑄制度之盾讓勇者無后顧之憂
每天上午8時30分,平果市果化鎮槐前村,周月桃手持掃帚、鏟子,沿著村里的主路、小巷,認真清掃落葉、拔除雜草。
周月桃是廣西見義勇為模范廖學澤的妻子。2021年4月23日,在南寧務工的廖學澤因勇敢沖入火海救人,吸入大量濃煙,不幸落下殘疾。廖學澤失去了勞動力,還要長期進行康復治療。妻子在家照顧他,無法外出務工,女兒正在念書。一家人沒有收入來源,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為了讓英雄流血不流淚,當地政府把廖學澤一家納入鄉村振興監測對象,使廖學澤的醫保報銷額度提升至95%。同時,將廖學澤的妻子聘為當地公益性崗位人員,讓其在照顧廖學澤的同時,還能有穩定收入。廖學澤有兩個正在讀大學的女兒,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給予每人每學年8000元的“金秋助學”資金,讓她倆安心學習。
如今,廖學澤一家的醫療、生活、教育難題均得到解決。“大女兒今年就要畢業了,小女兒順利上了大學,我的身體也在慢慢恢復,拄著拐杖能走30米左右,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幫助。”電話中,廖學澤的話語里滿是喜悅和感激。
1994年,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成立,從此開啟了八桂大地弘揚正氣的制度化征程。
30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將見義勇為事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在機構建設、資金投入、表彰獎勵、優撫保障等方面給予極大的政策扶持。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原理事長賈春旺、現任理事長鄧衛平等領導多次深入廣西調研、指導工作,并慰問英雄模范,同時,對廣西見義勇為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自治區黨委政府、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領導不定期研究見義勇為工作,出席英模表彰大會等,為見義勇為工作把關定向。全區各級領導還深入見義勇為人員及困難人員家中走訪慰問,傳遞溫暖關懷。
“那些緊握英雄雙手的溫暖瞬間,那些為英模拭去淚水的動人畫面,無不彰顯著黨和政府對見義勇為者的崇高禮遇。”南寧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一名工作人員說。
以法治為綱,30年來,廣西織密見義勇為保障網絡。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的頒布,將“英雄流血不流淚”的承諾寫入地方法規——醫療綠色通道優先救治、子女教育獎學金全覆蓋、住房就業幫扶精準落地。一條條政策如金盾護佑英模,標志著見義勇為工作全面邁入法治化軌道。
尤為令人感動的是那份跨越生死的守護:自治區財政30年來投入超億元資金,為犧牲英模家屬發放撫恤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懷;為傷殘英雄購買保險,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一份保障,構筑起堅實可靠的后盾。
正如全國見義勇為英雄、道德模范崔譯文所說:“在廣西,正義從不孤單。”
揚精神之旗以榜樣激蕩時代回響
廣西農民運動、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在八桂大地這片紅色熱土上,曾留下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新時代,在這片英雄輩出的熱土上,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熠熠生輝。
“擋刀女孩”崔譯文,在危險面前用瘦弱的身軀為同學筑起生命屏障;黃庚有、陸濤等勇士在危難時刻縱身激流,只為挽救他人的生命;龐繼兵、謝安全臨危不懼三進火場救出6人;更有韋光前、黎長才等69位英雄烈士,用自己寶貴的生命鑄就了不朽的豐碑。
翻開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的“英雄冊”,3519名受表彰人員來自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他們以平凡之軀行英雄之事,展現出平凡人最美麗動人的模樣。其中,479名八桂英模、78名國家級英雄,成為壯鄉兒女踐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一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守正創新,譜寫見義勇為新篇章。
近年來,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研究探索見義勇為行為的新內涵和新形式,創造性地將邊民捍衛國家主權、造血干細胞捐獻等新時代善行義舉納入見義勇為表彰保護行列。這一創新舉措,使見義勇為英模評選工作更加貼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體現了新時代的特色和要求,讓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互交融、交相輝映。
此外,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還與人民防線辦“12339”舉報平臺建立協作機制,在維護國家安全、擴大見義勇為行為領域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一人興善,萬人可激。
在傳播正能量的征程上,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不斷創新宣傳方式,以多元傳播讓英雄故事直抵人心。
與廣西體彩中心聯辦的公益健步走活動,讓數萬市民在運動中感受正義力量;《八桂英模譜》的編撰出版,為人們了解英雄事跡提供了一本生動的教材;城市廣場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英模事跡,讓英雄的形象和故事無處不在,化作滋養心靈的甘泉;與媒體合作的新媒體傳播,更是讓英模事跡以更快的速度、更廣的范圍傳播開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精神的感召、榜樣的垂范、英雄的引領下,八桂大地見義勇為的事跡層出不窮。
2024年12月12日上午,藤縣藤州鎮城南社區宏達廣場7棟8樓,一名4歲小女孩的頭被卡在陽臺防盜網上,身體懸掛在高樓窗外,情況萬分危急。居民黃興杰見狀,不顧個人安危,冒險爬到事發陽臺,成功救下小女孩。今年4月1日,中央政法委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見義勇為勇士榜”,黃興杰光榮上榜。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會繼續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黃興杰如是說。
如今,在廣西,“學英雄、愛英雄”已蔚然成風,見義勇為精神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精神紐帶。
聚社會之力繪就善治同心圓
2023年9月5日,全國第八個“中華慈善日”,一場名為“八桂見義勇為關愛”的公開募捐活動在全區范圍內開展。
廣西體育彩票管理中心3年定向捐贈300萬元;廣西紅十字會通過“一起捐”平臺發起募捐……涓涓細流,匯聚成愛的海洋。30年來,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募捐收入5326.37萬元。
這些資金就像及時雨,化作“金秋助學”的讀書聲、“守護明天”的安全傘,為困難英模家庭送去溫暖,幫助27戶家庭重燃希望,助力17個家庭實現安居夢。
“黨和政府不但給了我榮譽,還資助我8萬元,讓我住上了舒適的房子,太感謝了。”第六屆廣西見義勇為模范黎佰林感慨道。
在桂林,206名見義勇為人員有了“惠民保”醫療保險,81名見義勇為人員獲得了公交優待卡;在南寧,新修訂出臺的《南寧市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規定》,不僅明確了獎勵標準,還突出南寧特色保障舉措,旗幟鮮明地為見義勇為人員鼓氣撐腰……社會力量與行政資源深度融合,讓見義勇為事業成為平安廣西建設的生動實踐。
30年來,廣西積極開展新春慰問英模(遺屬)活動,累計慰問4224人次,發放慰問金1267.10萬元;“金秋助學”資助871人次,資助金額391.98萬元。2018年以來,一次性慰問家庭生活困難的英模63人,發放資金98.93萬元。
“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德者有得、勇者有尊成為八桂大地的溫暖現實。”自治區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張宣東說。
三十而立。八桂大地見證了見義勇為事業從萌芽到繁茂的壯麗歷程,更見證了從“政府主導”到“社會共治”的創新之路。從最初的政策扶持到現在的法治保障,從單一的資金獎勵到全方位的權益保護,從階段性的表彰到常態化的關愛機制,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讓見義勇為人員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有保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西見義勇為事業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向未來。那些用生命托舉希望的英雄背影,那些用善行溫暖人間的平凡面孔,共同繪就了八桂大地最動人的精神畫卷。這片土地上,正氣長歌永不斷絕,因為在這里,每個人都愿意成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讓見義勇為的精神在八桂大地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