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他們的勞動勛章
——走近廣西政法戰線五位全國先進工作者
編者按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1670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756人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其中,廣西政法系統有5名個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我們懷著崇高的敬意聚焦八桂政法戰線上的時代先鋒。趙必鋒、吳潤豪、韋永輝、劉軍輝、辛歡等5位政法干警,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政法隊伍的鐵血忠誠與使命擔當——他們是手持解剖刀揭開罪惡真相的“白袍偵探”,是戍守邊疆護佑萬家燈火的“國門衛士”,是扎根基層詮釋為民初心的“正義天平”,是守望公平正義的“檢察先鋒”,更是用大愛喚醒迷途靈魂的“生命擺渡人”。
這些全國先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的時代內涵。本報今日推出專題報道,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弘揚“實干興桂、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感受政法隊伍捍衛公平正義、守護壯鄉安寧的磅礴力量。
剛柔并濟用專業與情懷詮釋責任
從檢23年,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室主任劉軍輝始終秉持著求極致的態度辦好每一個案件,用專業與情懷詮釋新時代檢察官的責任與擔當。
2019年,年僅20歲的徐某深受白癜風困擾,輾轉奔波于多家醫院治療無果后,找到了宣稱醫學世家、擁有各種能夠治療疑難雜癥祖傳秘方的江湖游醫蒙某。
徐某聽信了蒙某“包治百病”的承諾,服用蒙某開具的含有肝毒性成分的粉劑,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生命定格在20歲。一審孟某因非法行醫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
“非法行醫罪致人死亡應該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劉軍輝和同事決定提出抗訴。為把案件辦得更加扎實,劉軍輝和同事重新審查卷宗材料,復核相關證據,查閱大量醫學專業文獻,同時走訪咨詢醫學專家,通過在蒙某開具的粉劑中檢測出遠超國家使用標準的有毒有害成分,成功構建案件因果鏈條。劉軍輝和同事依法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法院最終改判蒙某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一個忙碌的下午,七旬老人來到劉軍輝的辦公室,聲音顫抖道:“我兒子被害,現在要給犯罪分子減刑,我絕對不同意!”
加害人與被害人是大學同班同學,因酒后失言發生沖突,加害人持電動自行車鎖擊打被害人頭部致被害人死亡,一審判加害人15年有期徒刑,因上訴后發回重審,改判死刑緩期2年執行。10年后又因“上訴不加刑”原則啟動再審程序。
劉軍輝為此陷入了沉思:過于固化的法律程序往往難以兼容個案中的人文關懷。個案中當事人的特殊境遇、情感訴求等難以被冰冷的程序接納,常常陷入兩者難以兼顧的困境。劉軍輝和同事決定調查核實后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
劉軍輝攙扶著被害人父親前往加害人母親的租住處,加害人母親跪地痛哭道歉。在劉軍輝和同事的耐心協調下,兩位老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加害人母親湊了20多萬元賠償金交給被害人父親,這筆錢既是加害人和母親內心的救贖,也承載著司法在法理人情間的艱難平衡。
入職20多年來,劉軍輝和同事們依法監督糾正偵查機關有案不立、違法亂立、偵查違法及判決不公等案件50余件,有力維護司法公正;清理檢察環節“掛案”1400余件,共同推動全區檢察機關偵查監督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明察秋毫讓無聲證物“開口說話”
“任何時候,都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去發現真相,查明真相,讓無聲證物‘開口說話’,還社會安寧。”這是防城港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刑事技術大隊大隊長、副高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法醫趙必鋒的工作信條。在“T01”專案中,他帶隊進入充斥沼氣的市政下水道摸排近2公里,最終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打造的“地下運輸走廊”,為案件的偵破和順利移訴補全了重要證據。在偵辦“2019·9·30”“2024·8·31”命案陷入僵局時,他運用犯罪心理學“歸巢效應”,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逆向推演,成功預判嫌疑人逃竄方向,為偵查人員偵破案件提供了幫助。
細微之處顯擔當,點滴之中見初心,趙必鋒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死者言,捍生者權”的使命。
“周圍最近的鄰居距離現場不足20米,為何聽不到呼救聲?”“明明旁邊就有利器可以使用,為何要如此費力地撞向馬路牙子?”2020年2月8日,發生在幸福家園的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中,面對“他殺”的慣性論斷,帶著一個又一個問號,趙必鋒7次返回現場取證。最終,趙必鋒通過當事人頭部撞擊位置、身體上的流柱狀血跡以及腳底板嵌入的水泥塊等關鍵證據證實了死者自殺的真相。
2021年7月2日,上思縣發生一起殺人案,嫌疑人被當場抓獲。由于該案無法使用DNA、指紋等證據認定,加之嫌疑人供述與證人陳述嚴重不符,案件的偵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難題給到趙必鋒后,他帶領團隊連續工作72小時,提取百余份現場物證,反復翻閱百余頁訊問、詢問筆錄相互印證,最終制作出長達123頁的分析報告,還原了作案現場,為突破“零口供”困局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談起從警的歷程,他滿是自豪。2007年從桂林醫學院畢業后,趙必鋒成為防城港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骨外科醫生。2009年,趙必鋒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考法醫,沒想到考上了。這意外的選擇,讓警隊里多了一名求真務實、擔當盡責的先鋒法醫。
截至目前,他參與全市重特大案件現場勘查180余起,出具各類案(事)件鑒定書3000余份,通過刑事技術手段認定犯罪嫌疑人600余人。
趙必鋒的成長軌跡刻滿執著印記。筆記本里泛黃的尸檢照片,實驗室中7次制作更新DNA鑒定書模板,見證著他將心理障礙轉化為專業動能的非凡歷程。主導完成的陳年尸骨DNA提取技術突破,使微量物證檢出率提升20%。
守邊有我將忠誠鐫刻在邊境線上
5月1日,剛回到工作崗位,百色邊境管理支隊岳圩邊境派出所所長吳潤豪又踏上了巡邊之路。邊陲小鎮岳圩只有25.6公里邊境線,但對他來說,卻已走過上千公里。
2014年大學畢業后,吳潤豪成為一名邊防軍人,從此奮戰在打擊邊境違法犯罪、守護和諧安寧的最前沿。從戰斗員到指揮員,從橄欖綠到公安藍,他用堅守和奉獻書寫無悔擔當。
2021年,國家移民管理局將某犯罪團伙組織偷渡入境務工特大案件列為督辦案件。吳潤豪主動承擔偵辦任務,開啟長達數月的破案攻堅行動。他和戰友們喬裝打扮、風餐露宿,多次趕赴外省,找到非法用工小工廠,一“蹲”就是幾天幾夜。
10多天后,當“蛇頭”李某出現在視野中,吳潤豪果斷下令將其控制,連夜進行突擊審訊。隨后,吳潤豪和隊友乘勝追擊,兵分多路對非法用工企業清查收網,查獲非法入境外籍人員226人,抓捕“蛇頭”19人,斬斷了一條從邊境前往粵、閩等地的非法入境務工通道。
2020年以來,吳潤豪共參與破獲妨害國(邊)境管理刑事案件150余起,其中20人以上特大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境案10余起,參與偵破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督辦案件8起,抓獲“蛇頭”250余人和涉邊違法犯罪嫌疑人1300余人。
“在邊境抓毒,最可怕的不是手持兇器的毒販,而是潛藏在暗處的危險。”吳潤豪表示,在南疆戍邊11年,他先后偵辦毒品案件30余起,多次直面窮兇極惡的歹徒。
一個更兇險的場景發生在2021年:毒販阿福與同伙藏在出租屋,眼見抓捕時機成熟,民警果斷出擊,迅速制服屋內所有人。可就在大家以為安全時,一名嫌犯突然向里屋沖去,險象頓生。吳潤豪沒有猶豫,持槍沖進里屋,將其牢牢控制住。隨后,民警在里屋床底發現一支小口徑步槍,子彈已經上膛。
這次行動繳獲毒品2公斤、涉案資金30余萬元,成功阻斷了毒害的內滲蔓延。
生死之間,初心不改。從警以來,他個人查獲各類毒品累計8.96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39名。
男兒立志守邊關,七尺身軀作屏障。在吳潤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青年戍邊人的抉擇和奮斗,更看到了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責任與擔當。
“匠心”為民獨創“五心八法”解糾紛
在忻城縣這片壯族人口占九成的土地上,一位法官用鄉音搭建起司法為民的橋梁。30年間,他以獨創的“五心八法”調解法化解千余起糾紛。他就是土生土長的壯族法官韋永輝,現任忻城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審判委員。
“化解矛盾要講群眾聽得懂的法理。”韋永輝深諳語言是打開當事人心門的鑰匙。他憑借熟悉壯漢雙語的優勢,巧用壯語和民間俗語和當事人溝通,既把道理講明白,又拉近了法官與群眾的距離,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在審理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時,面對僅懂壯語的被告,韋永輝當庭進行雙語翻譯,最終促成雙方和解。該案的壯漢雙語庭審,2022年入選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百優庭審”。
在長期的民事調解工作中,韋永輝用心總結出一套“真心、耐心、匠心、誠心、公心”和“搶抓關鍵法、利益平衡法、辯法析理法、案例誘導法、借力使力法、組織助力法、冷卻處理法、溫情感化法”的“五心八法”調解法,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解紛體系。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其承辦的民商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達70%。
一起標的約為4.4億元的某公司破產重整案,案情復雜,社會關注度高,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韋永輝主動構建“府院聯動”機制,找準破產案件的“堵點”“痛點”,盡最大能力實現當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使得破產審判工作有序平穩地推進,順利審結。
2020年5月,“永輝調解法工作室”掛牌成立,將個人經驗升華為制度化實踐。工作室巧妙運用“五心八法”調解法加強調解工作,共受理民事案件7480件,審結7326件,調解撤訴率達58.6%。2025年1月,“永輝調解法工作室”被自治區總工會評為“自治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30年間,韋永輝的足跡遍布轄區各個村屯,以“匠心”守護司法公正。
一盞明燈照亮戒毒人員康復回歸路
懷揣著對警察事業的憧憬和向往,1996年,辛歡毅然投身司法行政戒毒事業,成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
“今天的康復訓練感覺如何?”每天的晨曦中,廣西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醫院教導員辛歡溫煦的詢問準時響起。當發現戒毒人員阿玉持續不明疼痛卻查無病灶時,辛歡翻遍病歷檔案后發現,阿玉因吸食毒品被強制隔離戒毒,卻始終掛念著所外的女兒小婷。辛歡走訪得知,小婷因被人“貼”上“吸毒者女兒”的污名化標簽而產生嚴重心理創傷,對母親充滿憎恨,不愿意見面。
為了讓阿玉安心戒毒,辛歡與同事數次登門,將阿玉在戒毒所內的視頻、戒毒日記給小婷看,并對她開展心理疏導。當小婷透過鏡頭感受到母親真誠悔過、積極戒毒的決心時,心里的冰封開始消融,與母親進行了親情通話。
在同事們眼中,辛歡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陀螺,是團隊的核心力量。每當同事遇到難題,她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面對棘手繁瑣的任務,她從不推諉,而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并將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團隊。
2024年3月,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打亂了戒毒所醫院的平靜。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員因痔瘡脫垂合并出血,處理難度非常大。辛歡作為業務尖兵,立即挺身而出。她冒著職業暴露的風險,沉著冷靜地為其進行痔瘡還納、止血包扎、頭皮靜脈穿刺、敷料更換等一系列護理操作,在場的醫護人員屏住呼吸,都為她捏了一把汗,寂靜的處理室里仿佛只聽得到辛歡均勻的呼吸聲和鏗鏘沉著的心跳聲。辛歡說:“當時也沒考慮那么多,為了盡快救治她,就沖上去了。事后想想,也是心有余悸。”
二十九度春秋流轉,辛歡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司法行政戒毒事業。她用“專業、責任、堅守”的職業信條,在特殊戰場上書寫著化冰為春的動人篇章。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