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打造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優選地”,海南這兩個法庭不簡單
時間:2025-04-23 12:34來源:法治時報責任編輯: 陳言

近日,海南省一中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受理香港某公司的財產保全申請。法庭第一時間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核實材料和案件的真實性,及時做出財產保全裁定,查封、凍結被申請人某能源公司財產。這是海南首例為香港仲裁程序提供司法保全的案件。

當事人到三亞中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咨詢立案事宜。通訊員李挺攝

“法院展現出高度的專業性與國際化視野,特別是承辦法官團隊以高度的專業素養、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高效推進案件審查,全程溝通順暢、協作緊密。此案的成功不僅為同類案件提供了實踐參考,更展現了海南與香港法治協作的深化。”香港某公司訴訟代理人點贊。

如今在海南,涉外商事糾紛解決變得越來越便利、高效、暖心,也贏得了眾多外商投資者的好評。

作為海南法院專門審理涉外商事案件的專門法庭,如何夯實司法服務高水平開放根基,提供商事糾紛解決“最優解”?

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以下簡稱:海南國際商事法庭,原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自2019年9月設立以來,共收案8610件,結案8125件,結案率94%以上,成為自貿港建設的一張亮麗司法名片。其探索實行的“立審執一體化”機制,統一了裁判尺度,促進了案件審判質量提升,不斷以高水平涉外司法審判服務保障涉外法治建設,打造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優選地”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

海南省一中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法官通過在線多元化解平臺對一起跨境糾紛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通訊員楊斌 攝

創新多個制度

確保“立審執一體化”落地運行

三亞中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二國際商事法庭訴訟服務中心、互聯網法庭調解室、在線糾紛調解區、同聲傳譯室等多個場所,配備同聲傳譯機、ODR平臺等智能化設備。

該法庭負責人林婷介紹,當事人來到24小時自助法院,只需將身份證放在指定區域識別,即可自助選擇立案、查詢、閱卷等功能。

海南法院兩個國際商事法庭是全國第一個“立、審、執”一體化、跨區域管轄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專門法庭。

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不斷深入,進出口貿易數量不斷攀升,糾紛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日益增多。“這兩年,法庭受理的案件涉及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當事人,案件涵蓋跨境貿易投資、金融服務、經濟合作等領域。”林婷介紹。

2014年6月9日,海南某房地產公司、德國某公司訴某檢測認證服務公司解散糾紛一案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開庭審理。

海南某房地產公司持有某檢測認證服務公司49%的股權,德國某公司持有某檢測認證服務公司51%股權,某檢測認證服務公司至少自2019年1月開始就無法形成有效的董事會決議,公司股東無法就公司經營事項作出任何表決,公司決策機制已失靈,公司經營已陷入僵局。法庭經審理,對海南某房地產公司、德國某公司要求解散某檢測認證服務公司的訴請予以支持。

該案的圓滿審結發出信號:海南國際商事法庭堅持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穩定外商在海南自貿港的投資預期,積極營造公平透明的國際化法治營商環境。

近年來,為確保“立審執一體化”機制落地運行,海南國際商事法庭先后制定了訴、調、裁“三位一體”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及港澳臺籍陪審員履職工作機制、無密切聯系協議管轄示范條款等多個創新制度,并探索實行跨域立案、網上立案、自助立案,建立立案、審理、執行內部銜接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案件審判效率。

為高水平辦好每一件涉外司法案件,近年來,海南國際商事法庭準確適用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妥善審理各類涉外民商事案件,加快形成國際化專業化審判體制機制。

探索“訴調仲裁”多元解紛

提升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水平

在辦理涉外案件實踐中,海南持續推進涉外審判專業化、便利化。

“在線上就能享受到專業的調解服務,不到一個小時就把問題解決了。”不久前,臺灣省居民粱某與徐某達成調解協議,一宗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順利化解。

一直在海南某地從事農業種植生產的梁某因與朋友園地財物交接時發生爭議,近五年時間僵持不下,導致雙方均有經濟損失。不久前,梁某欲告老還鄉,無奈之下將朋友徐某訴至法院,要求徐某支付轉讓款項及賠償相應損失等。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在征得雙方同意后,將案件移送三亞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解決,經過電話溝通、線上調解,僅用30天,雙方達成一致,案件就此結案。

能打破時空限制,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享受專業的調解服務,這得益于海南國際商事法庭創新建立的國際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

嘗試過這種解紛方式的海南某銀行負責人稱贊:“太方便了,法院為我們打官司想得真周到。”

海南某銀行因與加拿大一居民產生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將案件委托海口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調解,最終促成雙方簽訂調解協議。

“感謝法官,通常這類案子周期要200天,僅用60天就幫我解決了大問題。”海南某銀行負責人說。

省高院民四庭副庭長黃嘉琛介紹,這一機制著力提升訴訟、調解、仲裁的銜接效能,打造三種糾紛解決方式相互協調、銜接流暢、形成合力的運行機制,促進多元解紛方式有序融合、靈活轉換,實現“1+1>2”的效果。

國際商事糾紛“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也作為海南省唯一入選案例,榮獲國務院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二批“最佳實踐案例”。

更大的創新,還在于不斷探索支持商事調解的路徑,以司法強制力為商事調解背書。

除了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石冠彬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還有一個新身份: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在一起標的額超5000萬元的涉韓保險合同糾紛案件中,他以專業知識促成雙方庭外和解。

專家委員會的建立,是國際商事法庭的一大特色。截至目前,法庭共同聘請12名境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專家委員會成員,為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提供智庫支持。

制度創新帶來的是審判質效的顯著提升。截至目前,國際商事法庭通過“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委托調解涉外民商事案件1260件,調解成功528件,調撤率達41%。

“海南已逐步形成‘集中管轄、專業審判’的涉外審判格局,涉外案件審判質效、司法國際公信力顯著提升。”省高院有關負責人表示。

搭建“聯絡網”服務重點園區

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快推進“企業、園區、法院”三方聯絡網,全方位服務重點園區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走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這里百余個項目正在火熱進行中,市場主體和納稅企業數量均大幅增長,科研院所和人才也在加速聚集。

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二國際商事法庭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派出審判庭就坐落在崖州灣科技城園區內。該庭設立以來,通過“涉外訴訟就近服務、開展涉外法治宣教、搭建多元解紛平臺”等方式,為崖州灣科技城企業提供專業、精準、高效的司法保護和服務。

不久前,原告劉某與某國的被告羅某尼,簽訂合作設企協議書,后劉某以羅某尼不具備技術開發能力要求解除協議書向派出審判庭起訴,法庭依法認定協議書不具備解除條件,駁回劉某的訴訟請求,保護了涉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和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二國際商事法庭積極推進在轄區設立巡回審判點,并積極籌建涉外旅游巡回法庭。目前,該商事法庭已在三亞大東海旅游景點設置訴訟服務點。

“派出審判庭,更好地滿足崖州灣科技城在涉外商事糾紛處理方面的相關司法需求,有利于維護園區內中外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林婷說。

為了保障重點園區司法服務效能,不斷延伸涉外司法服務半徑,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與四大重點園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定期進行園區回訪工作,深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綜合保稅區,與各園區管理部門及10家企業代表進行座談,廣泛征求對司法服務保障的意見建議。

與此同時,國際商事法庭還走訪企業,召開調研小組會議,梳理問題,研究對策,形成調研報告《法治化營商環境視角下重點園區司法服務保障的問題和困境及對策》,發出司法建議。

“平時,園區巡回審判庭就經常跟我們企業聯系,為我們提供法律幫助,也宣傳相關法律知識,業務人員也給我們企業留下聯系方式,在企業遇到法律難點疑點的時候,能及時跟相關業務人員咨詢。”海口綜合保稅區重點園區一家公司負責人黃先生說。

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副庭長龍蜀娟介紹,法庭“走出去”為企業提供風險提示,這是國際商事法庭探索搭建“企業、園區、法院”三方聯絡網的一部分,也是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必然要求。(陳敏)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