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多元共治 品牌引領 整體智治——重慶市江北區打造新時代升級版綜治中心
時間:2025-03-29 13:32來源:重慶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在重慶市江北區,一個“綜治智慧大腦”將公平正義帶到轄區每一個角落——風險隱患可以被提前感知,鄰里之間鬧矛盾有人調解,農民工討薪問題網上解決,甚至連涉及數千萬元的商事糾紛也能“一站式”化解,這里就是重慶市江北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江北區綜治中心”)。

江北區綜治中心是聚焦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重慶要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動“功能聚合、機制重構、數字升維”,高標準建設運行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社會治安風險防控工作平臺,是全面提升江北區市域本質安全水平,支撐和服務江北區勇擔全市“五個先行示范”的重要載體,是數字重慶建設賦能平安江北、法治江北建設的重要標志性成果。

體制機制“全貫通”

打造綜合治理“旗艦店”

“我的醫美糾紛,歷時整整4年了,一直沒有結果的,沒想到你們一周就搞定了!”

“沒想到3000萬元貸款,你們一紙賦強公證,很快就全部執行到位了。”

……

這些都是重慶市江北區綜治中心的常規工作。作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和“老馬工作法”發源地,江北區高度重視矛盾糾紛防范化解、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無論是建設“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還是迭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江北區始終走在前列。近年來,江北區以“系統性重構、一體化運行”為核心,構建起縱向貫通區、街鎮、社區、網格四級,橫向聯動45個職能部門的一體化綜治中心體系,推動綜治中心從“矛盾調處單一功能”向“風險防控全鏈條”升級。

步入江北區綜治中心,敞亮的大廳,寧靜的色調,柔和的燈光,不經意間讓人撫平情緒褶皺,自然卸下心防。中心設置公共服務區、多元調解區、訴訟服務區、共享法庭區、研判調度區等功能區,推動“政法統籌、部門主戰、街鎮主建”協同機制創新,構建了“5+14+N”工作格局:“5”即區委政法委和區法院、公安、司法、信訪等5個部門常駐,“14”即9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3個社團組織、1個公證機構、1個綜合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入駐,“N”即人社、教育、住建、城管、市場監管、工會等45個部門輪駐或隨駐。

自2023年7月綜治中心運行以來,累計受理法院委派案件25161件,涉案金額1.4余億元;受理醫患糾紛423件,調解成功341件;受理法律援助936件,援助3600余人次。跨部門協同效率提升60%,群眾滿意度達98.3%。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重慶標桿式區縣綜治中心,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流轉、‘一攬子’調處,風險歸集‘全要素’、風險防控‘全閉環’。”江北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鄭偉信心滿滿地說。

金字招牌“發新枝”

打造綜合治理“新生態”

“多虧綜治中心的老馬工作室,這起454件商品房延期交付系列案件得以批量化解。”2023年11月,在江北區綜治中心,某小區業主張先生握著調解員的手連連致謝。這個歷時兩年的“交房難”問題,在老馬團隊與住建、規資等部門的聯合調處下,僅28天就圓滿解決。

同樣心懷感激的還有大石壩首創鴻恩的兩位業主。他們因公用區域使用糾紛僵持三個月,綜治中心歸集數據接到信息后,觸發“紅網藍警”派單信息,警格、網格“小馬”迅速上門,當場促成雙方和解。“調解員既有法律功底又懂人情世故,句句說到心坎里。”雙方感慨道。數據顯示,2024年,江北區綜治中心依托“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應用,累計流轉各類矛盾糾紛36萬余件,基層直接化解率達99.8%。

“老馬工作法”以“民為本、義致和”為核心理念,通過“情理法事”四理貫通、“統一受理——分類流轉——多元化解——閉環管理”全鏈條化解矛盾。作為發源于江北的基層治理“活教材”,綜治中心剛建成,“老馬工作室”第一時間入駐。在數字重慶建設背景下,升級后的江北區綜治中心以“老馬工作法”為基底,運用數字技術,縱向建立“區——鎮街——社區”三級調解網絡,橫向構建“政法統籌、部門協同、社會參與”聯動機制,數字維度開發“解紛碼”智能分析系統,實現矛盾糾紛“一網通辦”“全域協同”。“下一步,我們準備通過AI建模和數字孿生技術,打造老馬‘數字人’,真正做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老馬’。”綜治中心負責人說。

據了解,在“老馬”的示范引領下,基層治理創新呈現“百花齊放”態勢。東江聊天室、李代表聊天室、鄒二哥、和大姐調解團隊等多個特色調解品牌孕育而生,4000余名“小馬”分布在各行各業、各個角落,與綜治中心一起構建起“15分鐘調解服務圈”。

從街巷阡陌到數字云端,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重塑,江北區正以“老馬工作法”為支點,撬動基層治理現代化變革。當“有事找老馬”成為群眾日常習慣,當“人人都是小馬”漸成社會共識,這座山水之城書寫著共建共治共享的溫暖答卷。

數字賦能“強中樞”

打造綜合治理“新范式”

“從手機提交申請到解決問題只用了半小時,這效率太高了!”家住江北區觀音橋的王先生通過“重慶調解在線”提交申請后,迅速收到電子送達調解文書,忍不住稱贊“意外”。

讓重慶某融資擔保公司更驚嘆的是“數字仲裁”。因為與福建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擔保合同糾紛,他們登錄互聯網仲裁平臺,一鍵完成仲裁申請,8天就收到了仲裁裁決。“數字技術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融資擔保公司負責人感慨道。

這些全新的體驗背后,是江北區綜治中心構建“一圖通覽、整體智治”新格局的生動實踐。作為數字重慶建設的基層探路者,該中心依托數字重慶“1361”總體架構,充分共享區治理中心承接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人員密集場所聯防聯控”“重慶調解在線”“執法+監督”“信訪解民難”“掌上復議”等數字法治應用數據,以“數據流”重構“業務流”,實現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動態呈現、實時預警,現已累計比對風險15萬余條,落圖風險點1萬余個,推動綜合治理由“人工經驗”向“數智融合”躍遷。

走進綜治中心指揮調度大廳,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的數字法治駕駛艙,6條跑道、25條子跑道構成治理矩陣,通過接入區治理中心和鎮街“141”智治平臺,整合公安、司法、信訪等23個部門數據資源,構建起“人、房、地、事、物”五維關聯數據庫。工作人員輕點屏幕,網格員上報的飛線充電隱患即刻定位到具體樓棟,系統自動關聯戶主信息、歷史工單,生成處置預案。

聚焦電信網絡詐騙痛點,江北區自主開發“反詐小衛士”并接入綜治中心,同步成立線下反詐沖鋒隊,通過“線上智能預警+線下精準勸阻”雙線協同,累計完成786次上門勸阻,挽回損失800余萬元,2024年全區電詐發案數同比下降34%。目前,該應用注冊用戶達到80余萬人,形成“全民識詐、全域反詐”治理格局。

在風險防控維度,創新“四色四圈”預警模型讓人耳目一新。將矛盾糾紛、非治安警情等數據輸入算法平臺,智能劃定15分鐘、30分鐘、1小時、2小時處置圈。“下一步,隨著市級應用貫通數量增多,包括自主開發的‘江小安街面違法治理’上線,我們將適時謀劃構建‘矛盾糾紛熱力圖’‘風險預警指數’等12類分析模型(覆蓋房產物業、勞資糾紛等8大領域)。”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數字賦能讓綜治中心的工作實現了三個根本性轉變:從“人海戰術”轉向“數據跑路”,日均處理事件從300件增至1500件;從“經驗決策”轉向“模型推演”,群體性事件預測準確率達91%;從“單兵作戰”轉向“協同智治”,跨部門工單流轉時間壓縮83%。目前,中心矛盾糾紛化解率達80%,群眾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8%以上。

江北區綜治中心數字賦能實踐,揭示著超大城市治理的進化方向,這里不僅是數字重慶建設的縮影,更是未來城市治理的實驗室——用數據重構生產關系,以智能升級治理效能,讓千年江城煥發數字治理之美。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