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綜治“繡花針”穿起萬家燈火!98%矛盾化解,憑啥這么牛?
時間:2025-05-21 16:32來源:四川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王大姐,您家水管漏水的事兒,咱們中心聯合物業已經協調好了!”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綜治中心的接訪室,網格員小李的一通電話,讓愁容滿面的居民舒展了眉頭。

這樣的暖心場景,每天都在全縣30多個綜治中心(站)上演。在新時代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浪潮中,大竹縣錨定目標、主動作為,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2025年平安大竹建設的“一號工程”,納入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總體布局,通過系統化布局、標準化打造、智能化賦能,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動綜治中心建設實現質的飛躍,成功將98%以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當“矛盾終點站”成為“民心加油站”,大竹縣如何用“規范化”撬起“大平安”?那些寫滿民生溫度的“治理答卷”,背后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用心?


一站式服務

矛盾化解“只進一扇門”

今年初,石河鎮徐某與陳某因子女歸屬問題激烈爭執,徐某持鐵鏟上門理論致雙方輕微擦傷,并揚言報復。后經鎮綜治中心聯動派出所、司法所介入調解,最終促成雙方就子女歸屬達成滿意共識。

作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石河鎮持續深耕基層治理創新。鎮綜治中心建成2000平方米新陣地,科學劃分“三大功能分區”,整合6個常駐、5個輪駐、4個隨駐部門,組建7支專業化調解團隊,構建“村社歸口調、部門精專調、中心聯合調”三級調解體系,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此基礎上,石河鎮創新“147”基層治理模式,推動硬件、系統、人員、職能深度融合,打破基層治理困局,打造“只進一扇門”一站式服務,實現了讓人驚嘆的是“速度與溫度”的碰撞:群眾辦事時長縮短40%,從“跑斷腿”變為“喝杯茶辦結”;糾紛化解率達95%,信訪量下降40%,讓“有事找中心,省心又安心!”成為全鎮居民共識,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成為鄉鎮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新標桿。

大竹縣以石河鎮為示范樣本,嚴格對標國、省綜治中心建設指引,立足縣域實際,形成“一核引領、三類示范、科技賦能”的建設模式。圍繞“五有”標準和“五個規范化”要求,明確編制、人員及部門職能責任,規范“引導受理—分類流轉—多元化解—閉環管理”全流程機制,制定可視化工作指引。同時,大竹縣委政法委針對不同區域需求,分類推進綜治中心建設,打造“全能型樞紐”,實現治安監測、風險預警、糾紛化解一體化,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與安全感。


護航企業發展

打造園區“解憂雜貨鋪”

在大竹經開區數字產業園的綜治中心駐園區工作站內,工作人員正向企業代表介紹:“提交申請后,我們會組織法律專家服務團進行調解。”這項服務,因大竹縣工業園區發展需求而生。如今,園區企業超400家,員工超5萬人,產業規模不斷擴張,但勞動爭議、合同糾紛等矛盾糾紛年均增長8%,涉案金額超千萬元,嚴重制約園區發展。

為破解困局,大竹縣綜治中心創新設立駐園區工作站,延伸基層治理觸角,構建“主中心統籌+分中心深耕”模式,力求“問題不出園、矛盾不上交”,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工作站以三大創新重塑治理格局:職能整合上,打造“咨詢受理、‘楓橋式’調解、勞動爭議仲裁、駐企法官工作站”四位一體平臺,開展“訂單式”法治宣講與“法治體檢”;資源協同方面,打破部門壁壘,整合多部門力量,構建“咨詢受理窗口、‘楓橋式’調解室、勞動爭議仲裁室、駐企法官工作站”四位一體服務矩陣,實現企業訴求“一站式”受理;機制建設上,推行“訴求收集—分類交辦—聯動處置—跟蹤反饋”全鏈條閉環機制,確保涉企糾紛“一窗通辦、全程跟進”。

此外,工作站聚焦企業法律風險,組建專業法律服務團隊,采取“全面排查+精準把脈”的工作模式,圍繞合同糾紛、勞動用工等領域,先后為31家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梳理風險點30余個,提出20余條整改建議。同時,創新“多元調解+司法確認”模式,累計受理31件涉企糾紛,成功調處27件,為園區營造了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


三級聯動建設

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

基層綜治中心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主陣地”、守護平安穩定的“橋頭堡”,其規范化建設直接影響社會治理效能與群眾幸福指數。

作為2025年平安建設“一號工程”,大竹縣正以“三級跳”速度構建社會治理新范式——縣級中心率先升級為“一站式社會治理綜合體”,鄉鎮中心5月前實現全覆蓋,年底建成“縣鄉鎮”一體聯動、“人財物”一體保障的治理新生態。

走進大竹縣綜治中心大廳,接待受理處工作人員正高效服務群眾。“以前辦事要跑多個部門,現在法官、民警、律師都在這兒,方便多了!”成功調解鄰里糾紛的王大爺感嘆。在體系構建上,大竹縣構建“縣鄉統籌、部門入駐、多元協同”格局,9個常駐部門、5個輪駐單位及十大調委會入駐縣綜治中心,31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同步規范建設,形成“三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同時,將建設工作納入平安建設考核,縣委政法委班子成員分片督導,確保任務落實。

科技賦能方面,“天網”“雪亮”等鏡頭組成“電子眼矩陣”,實現“全域監控一張網、事件處置一塊屏”。通過大數據繪制“矛盾糾紛態勢圖”,實時監測高頻問題分布,為治理提供精準指引。機制建設上,“三級聯動流水線”推動群眾訴求“快遞式”流轉,形成“九步閉環”流程;三級“過濾池”模式、“一看二問三查四評”工作法及聯席會議制度,提升糾紛化解效率;“雙向評價”機制由綜治中心考核部門、群眾評價結果,構建高效工作格局。


“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操心。”大竹縣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隨著保障體系完善,大竹正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群眾家門口的政法委”,推動社會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實現“平安指數”與“幸福指數”雙提升。

(張偉)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